分享

基因系列:走在双螺旋上的“坏小子”

 小一时空360 2020-10-19


詹姆斯·杜威·沃森,这个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最响亮的名字,无论从哪方面说,应该都可以算是一个“异类”。

从小被誉为有异常天赋,15岁时就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22岁完成博士学业。期间几次变换研究方向。。。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大学高年级时,由于阅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而深深地被控制生命奥秘的基因和染色体吸引住了,并从此开始了他在生命科学道路上传奇的一生。


自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谜底被揭开,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DNA何以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应该有什么样神奇的结构,使得它---1)能够携带遗传信息,2)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3)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4)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四大特性,缺一不可。

如此让人兴奋的课题,自然引得各路科研大侠各显神通。当时最著名的有两个实验室正在研究DNA分子模型。

第一个实验室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实验室,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像,可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

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名鼎鼎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实验室。在此之前,鲍林已发现了蛋白质的螺旋结构。

           

他们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结果似乎已初具端倪。

让他们没想的是,彼时彼刻,一股不按常理出牌的青春力量正昂首迈步地朝他们走来,风华正茂,势不可挡。

那就是后来被称为第三个不务正业的非正式研究小组---詹姆斯··沃森和他找来的拍档克里克。


那是1951年,23岁的沃森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特别眷顾他,让他一走进办公室,就遇上了后来成为他拍档的天才研究者克里克。

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沃森说服与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的克里克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因为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面的知识。

应该说那是史无前例的一次空前成功的合作。用了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那个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的‘DNA双螺旋’横空出世,名满天下。从此把DNA研究和应用推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方兴未艾的波澜壮阔的征程!

           

后来的人们充满了好奇,那么一道世界级的难题,何以在两个年轻人的手上像变戏法一样,以如此的神速拿下。

要知道,面对另两个大牌竞争者,沃森和克里克既不像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那样拥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又不像鲍林那样有建构分子模型的丰富经验,却奇迹般地在这场竞赛中获胜?

其实,从他们那篇著名的论文上,构建模型的关键之处似乎并不复杂。他们依据仅有三条:

第一条是当时已广为人知的,即DNA由六种小分子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G、T、C),由这些小分子组成了四种核苷酸,这四种核苷酸组成了DNA。

第二条证据是最新的,弗兰克林得到的衍射照片表明,DNA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双螺旋,宽度为20埃。

第三条证据是最为关键的。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文·查戈夫测定DNA的分子组成,发现DNA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并不是传统认为的等量的,虽然在不同物种中四种碱基的含量不同,但是A和T的含量总是相等,G和C的含量也相等。


有人说,这可能与大牌的研究者们过于专注于DNA结构本身的探讨,而忽略了它作为遗传物质的意义和功能方面的分析有关吧。

而年轻的沃森,太热爱作为遗传物质的DNA了,从他读完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之后,就立志要破解基因的奥秘。眼光不同,视野就不同。。。沃森那揭示生命奥秘的远大理想或许就注定了他会站在更高的地方了望着DNA研究这块领地,不会放过任何死角。

所以,也有人说,只专注于DNA结构本身的,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 当化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埋头于实验桌前的时候,生龙活虎的沃森和克里克却广泛地浏览着,分析着来自各大实验室关于DNA的实验数据。。。无形中,他们就这样上了巨人们的肩膀,放眼望去,风景无限。。。一声春雷就此响彻云霄!!


沃森就这样成为了分子生物学发展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拓者。在这一点上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不过人有多方面,任何事情也很难十全十美。

在事业追求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沃森,在平时生活中却常被人诟病,被指太随性且八卦。

他著名的科普作品《双螺旋》一书使很多人了解到生命科学的这段重要历史,但却因为喜欢‘信口开河’惹怒了不少同行,引发了敌视和愤怒。就连沃森最亲密的合伙人克里克向沃森抱怨说:“你已经严重侵犯了我的隐私。”沃森的另一位合作者威尔金斯也对这本书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损害和扭曲了科学家们的形象。

在这本书中,沃森对几位科学家进行了充满争议的直白描述。而且沃森本人还在书中讲述了自己追求年轻女性的细节,并且称她们为“美人儿”。此外,书中还掺杂许多八卦内容以及讽刺科学家的漫画。


据说后来年迈之年的沃森似乎并未吸取自己大嘴巴的教训。2007年一次捅马蜂窝式的种族歧视言论终使其“晚节不保”。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不久,晚年的沃森还戏剧性地拍卖他1962年所获得的诺贝尔奖章。据说不出数分钟即以475万美元成交。这是第一位在世诺贝尔奖得奖者拍卖奖牌。拍卖所得大部分捐给了母校芝加哥大学和曾任职的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

这就是詹姆斯·杜威·沃森,可能不那么完美,但率真,善良,智慧。

       

更重要的是,就像人们所称道的:“他的贡献可与牛顿、达尔文和爱迪生相媲美,正是他对知识坚韧不拔的追求,人类才能有这改变历史的发现。

谢谢你,伟大的沃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