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感而发:最好就是‘刚刚好’!适可而止,水到渠成

 小一时空360 2020-10-19

-

今天看到源自“医师报”的一条研究资讯,类似的关于维生素的研究其实还有很多:

维生素吃多了也得癌吗

文中提到新近的一项研究数据;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B或增男性肺癌风险

长期以来,维生素B6和B12被认为促进代谢,降低癌症风险。

近期,中美学者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6和B12的男性罹患肺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J Clin Oncol. 8月22日在线版)

结果显示

如果男性每天服用维生素B6补充剂超过20 mg或维生B12超过55 µg,那么,10年后罹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近1倍。吸烟男性患肺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3~4倍。

研究提示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肉类、豆类和谷类食物摄取足够的维生素B,所以没有必要大量服用维生素B补充剂,更没有必要常年服用。

研究对7.7万50~76岁美国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

(《医师报》2017-8-31-8版)


说起这个话题,其实是老生常谈了。

对于人或人体来说,保持最健康和谐的方式,其实就是笔者常常提到的那句话:

最好就是‘刚刚好’!

以前曾以这句话为题写过一篇短文。

不止涉及生理上的保健,也谈及人的整体。

......分享于此。

《最好就是‘刚刚好’》

今天读到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幸福需要恰到好处》,颇有感触。

其实,无论从哪方面,用‘恰到好处’这个词来描述理想的人,以及和人相关事物的状态,都‘恰到好处’。

从生物属性的人来说

人体最好的状态就是各个方面的状况正处于‘恰到好处’。

摄入的各类营养素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体内的新陈代谢呈动态平衡,不缺,也不过,维持稳态,刚刚好。

细胞生长,正负调控势均力敌,不快,也不慢,刚刚好。

......

而生活或生态一旦脱离了‘恰到好处’的理念,势必就会让机体机能产生偏差。

比如,在摄食方面

有些人认为维生素对健康有利,就大量补充,以为多多益善,结果一旦摄入过量,就会矫枉过正,产生毒性症状。

认为糖类或脂类物质对机体有害,就尽量少吃或不吃,导致摄入不足,最终影响机体功能。

体内细胞生长,平衡失调了,长得太快失去了控制,细胞就变成了癌细胞。

......

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

同事中一青春小妹,本来天生丽质,肤如凝脂。

有一段时间不见,一日偶遇,但见满脸疙瘩,雪肤变粗糙。

问及原由,说原本一直顺其自然,不怎么用市场上那些养颜产品的

最近受闺蜜捣鼓,弄来一堆护肤产品,结果变成这样 ?

......

生命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平衡状态,外力辅佐,最忌失之偏颇。

平衡一旦破坏,自然走向极端。

如此等等,生物之天性告诉我们:

最好就是‘刚刚好’,过犹不及。

再从心理状态或社会属性的人来说吧

如果能做到‘恰到好处’,更会让你收益良多,接近一种理想状态。

但往往很难做到,这需要智慧和素养。

一个朋友,丁克家庭,年轻时忍受过蜗居之苦,后来有了钱,或许是为了一解蜗居之辱,狠狠地买了一套三层楼的大别墅。

结果住在里面空荡荡的,尤其夜深人静,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他忽视了,家和房子是不能等同的

一个温馨的家需要人和居室‘恰到好处’的配合。

一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废寝忘食地备课,满腔热情地把满腹学问灌输给学生们。

可有时候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那是因为,他缺少了因人施教的理念,没有把握好学生能接受的尺度。

你给与的和我能接受的‘刚刚好’,那才是‘恰到好处’的互动。

平时和和人说话沟通,所谓‘点到为止’,要拿捏得准,不容易。

说欠了,对方不明白,说过了,可能引起反感或物极必反。

说到‘刚刚好’,或许就是最佳效果。

记得有一次看表妹教育孩子,表妹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有慧根,悟性好。

孩子有个坏毛病,喜欢咬手指头,以前给他指出过,孩子也知道不好,但可能有点无意识地,又咬开了。

表妹没有训他,只是指了指他正在咬着的嘴,朝他做了个鬼脸,但没有点破,孩子意识到了,马上放下了手。

而另一次被脾气急躁的姨妈看见了,情形就完全相反了,一顿训斥,孩子不但不停,反而反抗地乱叫起来。

一旧时同事,业务能力一般,但特别善于和人沟通,上上下下人缘极好。

尤其和上级之间,言行举止拿捏得特别到位,既不会让人感到有溜须拍马之嫌,又让领导们感觉特舒服。

朋友有时候开玩笑说:你怎么‘拍马屁’都拍得‘刚刚好’。

那同事后来还真仕途顺畅,官运亨通。

......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说起来,我们的先贤们早就悟出了其中的哲理。

所谓‘中庸之道’,不就是‘恰到好处’的异曲同工吗!

所以,凡事走极端是愚蠢的做法

最好就是‘刚刚好’。

适可而止,水到渠成!

(作者:周一  医学博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