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

 草民一介斋 2020-10-20

干姜:

       本品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 c in aleRo s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处方用名】白姜、均姜、干姜。

     【炮制加工】将原药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温水略浸片刻,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润透,取出切直片半分厚,晒干。

     【功效及用法用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属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为温暖中土之专药,温中回阳之要药。用于治疗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无论是外寒内侵,或阳气不足之虚寒内生均可应用。治疗肢冷脉微之亡阳证,常与附子同用。亦常用治寒饮喘咳,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此外,本品兼能散寒燥湿,宣通脉络,可用于寒湿痹痛。

       常用剂量:3~10g;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吴求经验:

       治痈疽初起,以干姜一两(30g),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2.葛洪经验:干姜末40g,清酒600mL,温酒热,即下姜末投酒中,顿服之。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老人冷气逆,心痛结,举动不得。(《肘后备急方》卷三)。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张仲景经验:张氏治病广泛使用干姜,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干姜的方剂达23方之多。干姜一般用量为二两(30g),但作为君药温中散寒、温散水饮、温阳止血及反制诸石之寒,用于散寒止痛、止呕时通常大剂量应用。

       (1)干姜配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治寒饮喘咳,代表方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干姜用量为三两(约45g)。

       (2)取回阳救逆之效,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之少阴证,常与附子、炙甘草同用,代表方通脉四逆汤,干姜用三两(45g),并注明“强人可四两(60g)”。

       (3)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常配人参、白术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代表方理中丸,干姜用三两(45g)。

       (4)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方用大建中汤,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蜀椒配温阳散寒止痛,干姜用量为四两(60g)。

       (5)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方用干姜苓术汤,干姜与白术相伍用至四两(60g)。

       (6)干姜作为佐制之用,张氏“风引汤”用药

大黄4两(60g),干姜(炮)4两(60g),

龙骨4两(60g),桂皮(去粗皮)3分(约5g),

甘草(炙)半两(8g),牡蛎(熬)半两(8g),

凝水石1两半(23g),赤石脂1两半(23g),

白石脂1两半(23g),紫石英1两半(23g),

滑石1两半(23g))中用至60g。

       (广西中医药大学王建巍《张仲景运用生姜和干姜的规律研究》)

        2.范中林经验:范中林先生非常崇尚阳气,对干姜、附子的使用具有典型的火神派风格和独到的应用经验。中医认为附子无干姜不热,因此,范氏用姜(生姜、炮姜、干姜)有时配附子,有时则与其他药物配用,在《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69个医案中,干姜首次应用者22个,用量15~30g不等。由于干姜辛温无毒,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等功效,广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腹冷脉微、痰饮咳喘等多种三阴病证。值得一提的是“少阴寒厥证”案,本应急投四逆汤驱阴回阳,但附子须久煎,恐失救逆之机,故先投甘草干姜汤以复胸中之阳,使欲绝之阳不致立断,故为用四逆汤赢得时间。由此可知,在措手不及用附子的紧急情况下,干姜可暂代为救急首选药物。(《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3期)

        3.陈兆新经验:自拟干姜苍术散,于患部外敷热烤,经治30例寒湿性腰腿痛患者,获较好疗效,认为干姜辛、大热能温能散,驱逐寒邪。方用干姜50g,苍术10g,当归15g,按此比例配方,研成细末,过筛备用。先将药末用9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于患者疼痛最明显之处,并用敷料、纱布固定。尔后,用装有两只60~100瓦白炽灯泡的烤箱外烤,灯泡离所敷部位2~3寸为宜,每次外敷热烤约20~40min, 每日1次, 一般以1~2周为一疗程, 如治疗中疼痛明显减轻, 则隔2~3日治疗1次,直到疼痛完全消失。在治疗过程中,如局部出现水泡应停止敷药,待水泡消失后继续治疗。(《江苏中医》,1989年第4期)。

     【注意事项】

        1.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如张景岳于《本草正》中谓:“阴虚内热多汗者,皆忌用姜。”在《景岳全书》又说:“痘家凡烦热、紫黑、便结、毒盛者,皆不可轻用干姜。”则恐干姜能助邪热,故当慎用。

       2.张璐:“干姜禀阳气之正,虽烈无毒,其味本辛,炮之则苦,专散虚火。用治里寒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守也…生则逐寒邪而发表,胸满咳逆上气,出汗风湿痹宜之。炮则除胃冷而守中,温中止血,肠下利宜之…然亦不可过多,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也。少用则收摄虚阳,温以顺之,是少火生气也。”(《本经逢原》)

        3.张景岳在《新方八阵》中广泛地运用干姜,通过炮制和配伍,使干姜或发散外寒,或温通里寒,或上或下,但本品悍烈,独任为难,必伍以甘温以制其勇而济其用,故于辛热之品用量往往较轻;若宜兼补,则更伍用大剂量的人参或熟地等,取“少火生气”之意。(《江苏中医药》,2008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