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

 风声之家 2020-10-20

艾御享堂 今天

艾御享堂

中医有种说法,叫“有病不治为中工。”医生的水平有高有低,10个病人
治好八九个是上工,治好五六个是中工,治好两三个是下工。如果有病不治,好的几率占一半,就相当于中工的水平。这是告诫患者有了病不要乱投医。

现在的国人,越来越过分地依赖医生和药物,其实这是个误区。老百姓常说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可不是吃药长大的。五谷杂粮养人,没有谁生下来不吃粮食,只吃药就长大了的。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就到医院去打点滴,就好像不打点滴,孩子就活不成,病就好不了。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药是不可以乱用的,医也是不能乱投的。

怎么正确地对待医和药呢?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有两种含义:西医讲药的毒性,是从化学分析的角度讲,吃了这个药之后,会对哪些脏腑,哪些组织造成损害。西药的作用很明确,药物的成分很明确,副作用也很明确,这些在说明书中讲得都非常清楚,可是大多数国人服药时,却很少仔细阅读说明书,结果也就忽略了药的毒性和副作用。须知,许多西药对脏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引发药毒反应,没有对应的药物可解。西药是工业化批量生产,千篇一律,所以我说它是“鞋子”,谁来都给穿,不管你的脚合不合适。

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我们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偏性。天造万物,“物得天地之偏气”方为药,就是说凡是偏性比较大,能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都可以用来做药物,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而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瓜果、蔬菜等,所以又有药食同源之说。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枣、川椒、桂皮也都是药物。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用来纠正身体的不平衡的,但如果吃了这些东西后,反倒使身体产生了新的不平衡,那就是“毒”了。所以,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要首先弄清楚服用者是哪种症状,要辩证论治,即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造鞋子”。要根据患者的脚去”量身定做”,这正是中药配伍千变万化有别于西药千篇一律的最大优势。如果一味跟着西医思维走,中药在你手中那就是毒。

例如:人参。人参是不是好东西?但还要看你用给谁。人参之所以叫药材不叫食物,就是因为它有药的偏性:补气养元。但如果用给年轻体壮青年人,他本来身体火力就旺,吃了人参八成就要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

例如:白果。白果可以改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流,改善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和大脑信息处理速度降低等问题,并能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这么多功用是不是好东西?但是白果有微毒,使用时如果没有控制好用量,特别是生食白果,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一旦药不对症或一次性服用过量,就可能引起白果中毒。

再例如:三七。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特殊功效,还能能改善冠脉微循环,降糖、降脂、降压,这些功用都非常难得。但是三七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少则活血,多则止血,所以经期妇女或孕妇要慎用。

所以,中药再名贵,功用再多,也有它使用的前提条件,有一个症和量的匹配问题。无论什么中药,都不可以乱吃,必须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才是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