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振富【醉歌杯】优秀作品[难忘的电大学习生活]

 醉歌文苑 2020-10-20



难忘的电大学习生活



难忘的电大学习生活

1982年6月间,中央文科电大首次招生,当时我已经46岁了,头发苍白,老态龙钟。可是考虑到将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咱一个初中程度教初中,那可真是“本地没珠砂以红土为贵”的凑合啦,如再不学习,那不是等待着将被自我淘汰吗?形势逼人呀!我就不怕献丑的毅然报了名。根据考试提纲,作了刻苦认真的复习,经考试,全学区录取了我一个人,领到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证”。在五中教学点里,崔家宾是点长,他说,没考上的也可以参加学习,我就又带去了四个民师。在教学班里的人,都比我年轻得多。
         

 

每周五下午,在五中听讲师录音,回校看讲义(和录音同)。我想,既然学习就得一丝不苟,不是浑文凭,没有真才实学,提高不了业务,空有大学其名,我是不作为的。听录音后,我就在讲义上,下了很大的力气,红笔批画,重点批在空白处,反复阅读,并将不好记的重中之重,压缩成字、词、词组等符号,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的把戏,摘抄在牛皮纸或烟盒纸上,装在口袋里,吃饭、走路、睡醒、蹲厕等等,都在默默的记忆,想不起来,就一摸口袋,“掏出干粮便是馍”,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学习技巧吧!即便是开卷考试的科目,也是重点红笔曲线批,特重直曲线批,以备考时一目了然,不会造成临场,手忙脚乱翻前倒后,耽搁时间。所有发下的选修科目、参考读物、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编等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简直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大饱眼福啦!”从当今到古代,从中国到外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艺术感染的眼界,宽阔得不得了!真是到达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美妙之境界!
        

前两年在新乡而后一年在焦作教育局严格监考:寒暑假考期,我都是带着烙的火烧,啃干馍喝开水;热天夜里,躺在教育局门前乘凉待明,冬天缩在候车室里挨夜待亮。生活虽然艰苦了一些,但三年30来门的必考学科,除逻辑学补考之外,科科过关,总算熬到了,如期圆满的完成了学业。
        

 “有福不在忙,没福跑断肠”,我沉心静气,正赶上了五大员(电大、函大、刊大、夜大、业大)转正的关键时刻,由民办转成了正式教师,震动很大,你说意外不意外?(其他几个民师也都赶紧年年补考,先后也转了正)由于学电大提高了业务水平,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的教育工作者入了党,也意外地,获得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政治生命。
         

在电大学习期间,我就开始了诗文创作,一首小诗处女作一发表而不可收,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歌颂党带来的新生活的诗文作品屡见多家报刊,——纪念毛泽东百岁诞辰的《父亲》还获得了北京鲁迅奖呢!并入选了香港出版的金语诗历,你说,这不是也意想不到的收获吗?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晚年——早年也真没有料想到,我很珍爱地,将我多年创作而不少获奖的,讴歌盛世、讴歌中国梦的诗词诗文,编辑成两部拙选,感恩戴德的,奉献给创建电大教学的——中国共产党!作为用心血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馈赠给后代子孙及广大的亲友们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郑振富——笔名杨梅   (“杨门”学校谐音),1936年正月初三生于河南温县郑杨门村,中共党员,中文大专,教师退休。曾任某两报特约记者、《焦作日报·山阳城之友》,诗文见诸十数家报刊,有诗受奖入集数种(曾荣获“中华颂”二等奖、“和谐颂”一等奖、中华诗词华表优秀奖等)。现为洛阳诗词研究会、河洛诗词学会、洛阳老年诗词学会、河洛民风研究会会员,世界周易学会洛阳分会讲师。拙著《郑振富诗词选》一部,诗文选待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