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营银行成绩大比拼:试验初成,特色显现,业绩分化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成长期的民营银行2018年的经营情况如何,17家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中,除了微众、网商这几家“明星”民营银行,还有哪些民营银行表现亮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16家(亿联银行未有相关数据披露)已开业的民营银行2018年经营数据后发现,微众银行依然牢牢占据着“巨无霸”的地位,截至2018年末,其资产总额达到2200亿元,比第二名的网商银行多出1200多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占据前五位的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三湘银行。这其中,新网银行和三湘银行均是2016年12月才开业,原属于五家首批开业的金城银行和民商银行则处于第6和第7的位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末,除了华通银行仍在亏损,2017年开业的民营银行均实现了盈利。其中盈利最高的是蓝海银行,净利润9648万元,其2017年亏损达9814万元。中关村银行仅次于蓝海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8989万元。(更多原文点击看懂App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决定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点评。(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郝志运

中改院博士后,看懂App评论作家

民营银行设立的初衷之一是作为金融领域的试验田,形成先试先行的经验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从目前民营银行的发展来看,经营情况较好地微众、网商等的外部的股东禀赋和内部的整合协同,都在形成“产融结合”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然而,总体上民营银行经营时间较短 ,部分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经营模式还在探索打造进程中,存在结构失衡、业务品种单一、客户基础较薄弱的瓶颈,且其主要监管指标和资产规模较大的受制于负债业务的拓展。同时,民营银行还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潜在风险还未完全暴露,特别在目前贸易摩擦、 经济下行和信用紧缩的大环境下,民营银行在“逆水行舟”下抵御风险和处置不良的能力将得到真正检验,其发展前景和演化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卜振兴

金融学博士,看懂App评论作家

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是中国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供给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银行发展的催化剂。民营银行的出现会为中国银行业产生鲶鱼效应,在搅动整个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其他银行的活力,对于激发银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2018年17家民营银行业绩表现各异,一方面,市场需要提高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容忍度,允许试错,允许创新,企业发展是个长期过程,不用计较一点一滴差距,一城一池的得失;另一方面,民营银行应因地制宜,抓住业务发展的创新点,人无我有,才能出奇制胜。要充分发挥民营银行的灵活性,创新性,不拘于传统银行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更多借鉴经验。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好新闻,要看懂!

7大领域资深专家重磅登场

深刻、独到、犀利的新闻解读等你来品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