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滩进博、助力自贸,中行引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银行的发展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作为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也是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行始终引领时代变革之先。

进入新时代之后,为了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从2018年起,国家决定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

得益于博会,赞比亚的蜂蜜出口到中国,叙利亚商人为大马士革玫瑰产品找到“重点市场”,西班牙食品企业生产的火腿“一售而空”……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市场的蓬勃与浩瀚。

商贸的往来需要更多的跨境金融服务做支撑。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会持续推进。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开幕,作为进博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人民币国际化,并于11月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论坛。

今天,作为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正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引领者。


  ◆  

一、人民币国际化:助力吉利汽车全球扩张

吉利集团是在市场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优秀民营企业。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吉利集团上演“蛇吞象”——抓住通用汽车为了自救而出售沃尔沃的机会,一跃成为中国少有的大型跨国车企。十年后的今天,吉利集团正在抓紧走出去。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银行优质的金融服务,吉利沿着一带一路到处“攻城略地”,斩获颇丰。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上,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在“人民币国际化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主题论坛上分享了自己走出去的一个小故事。

用李东辉的话说,一方面,通过中国银行的跨境资金池业务,吉利集团和中国银行在全球的下属子公司进行了非常便捷的资金内部往来。借助中行高效率的服务,吉利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也解决了海外企业阶段性的资金头寸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随着企业“走出去”,企业非常有效地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

以吉利在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投资结算为例。过去,中国在引入外资汽车企业的时候,外资把技术、品牌和成套生产设备引入中国,外资企业收取品牌使用费、知识产权使用费,这些都需要用美元来结算。现在,在宝腾项目中,吉利收取的技术转让费是用人民币来结算,出口的成套的零部件散件也是用人民币结算。

借助中行高效的全球服务网络,吉利把中国生产的产品输出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市场的时候,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对吉利而言,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据悉,今年仅马来西亚宝腾这个项目结算金额达到了25亿人民币。

吉利集团只是享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加快对外开发,加速引进来、走出去的大潮中,类似的案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

目前,中国银行在海外5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在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占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总数的近一半。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和清算行数量都位居中国银行业市场第一。中国大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约四分之一通过中行渠道办理,海外人民币存款、贷款规模保持市场领先,人民币资金交易和金融市场业务专业优势明显。


  ◆  

二、“黄金搭档”: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区建设

2013年8月,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上海浦东的几个特定区域起步,经过6年发展,现在全国已经设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与此同时,海南、上海还在酝酿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探索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自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以来,不断对外开放,促进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成为了国际经贸往来的主流。尽管,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国家,自由贸易会对本国幼小的产业和不完善的社会体制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无数的经济学家和各国的实践表明,自由贸易总体利大于弊。

如果说自贸区建设的经贸强国的必然要求,那么,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鼓励金融创新则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银行监事长王希全在出席“人民币国际化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论坛”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系,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述:随着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建设正逐渐成为相互促进、有益补充的“黄金搭档”。一方面,贸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广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推动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自贸区建设也离不开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配套,自贸试验区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出发点,区内金融要素机构齐聚,企业和个人启动本币结算,降低金融风险需求日益强烈,这些都需要配套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与产品。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则表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实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等一大批改革举措,不断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范围,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创新积累了很多经验。

中行在金融服务支持自贸区方面成果斐然。自2013年9月上海成立首个自贸区以来,中国银行首发多地多批自贸区金融业务,50项业务列入当地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  

三、进博会彰显中国开放决心,自贸区建设与银行业发展互利共赢

在21世纪闭门造车是不得人心的,开放的国际贸易才是主流。

从跨境的实体投资来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去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900亿美金,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保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人民币在这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根据SWIFT等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2.07%,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还进不了前三名,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而自贸区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好的载体,同时自贸区自身也需要更多金融产品创新来满足建设需要。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越多,则自贸区的试验越成功。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霍颖励表示,2013年以来,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最显著的特点是推动了人民币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序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完善了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中国将会有更多外国企业走进来,更多的本土企业走出去。对企业而言,借道人民币国际化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的企业和外国的企业可以更好的开展业务。对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而言,为此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逐步成长为跨国金融巨头。

在众多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服务自贸区的银行当中,中国银行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银行业务范围覆盖全部经常项目和获得批准的资本项下业务,为涉及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全球客户及其交易对手办理各类人民币国际化产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跨境金融服务支持。

仅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过去的6年当中,累计完成了50余项收单业务,为数百家总部经济、世界五百强集团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为11000余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

从全行业来看,中国银行作为中国跨境业务领先的银行,在开展境外业务方面,遥遥领先。中国银行为境外同业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近1500个,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结算量长期保持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5.95万亿,市场份额稳居第一;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近390万亿,继续领跑全球市场。

无疑,这样一家实力雄厚,服务经验丰富的银行,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区建设等战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会赢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