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监会及时雨:再融资新规“大松绑”,定价基准打八折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月14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了有关再融资规则的三份重磅文件——《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更多原文点击再融资规则“大松绑”:定增价打八折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况玉清

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研究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此次增发再融资新规大幅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麻烦和障碍,但监管松绑的范围不应该只有股权融资渠道,更应包括债券融资渠道,尤其是可转债融资渠道。 依我们的经验,股权融资(包括增发和配股)虽然是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融资融资通道。

但从融资结构来看,债权融资才是国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公开市场上融资的主要途径,上市公司每年通过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包括其他债权性质的融资工具)所取得的融资额度实际上远远超出了股权渠道的融资额度,所以相比股权融资渠道而言,债权融资渠道才是上市公司更为倚重的主渠道,如果监管机构能够在这一渠道的融资监管上作出部分松绑,其所带来的效果或许更好。

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可转债的融资非常应景,特别适合上市公司,这主要是由于可转债的性质决定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可转债最终是不用偿本的,只用付极低的利息,绝大部分可转债最终都转股了——这样一来,选择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实际上就是选择发行远期兑现的股票,而且利息还非常低,这种融资工具可以大幅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资金链压力——还是那句话,因为不用还了,最后基本都转股了。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和外围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香港市场相比,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是洼地,抛开这次疫情对国内经济和上市公司的短期影响不说,如果把眼光和期限放长到未来一两年或两三年甚至更长,当前2900点左右的水平是A股市场的低点,可转债存在非常诱人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讲,即便是这样的中长期投资机会落空,可转债始终没有很好的机会进行转股获取更大收益,但至少也可以将其作为普通债券持有,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工具——相信投资人也能够看到这一点,因此,相比纯股权和纯债权工具而言,可转债融资可能拥有更大的优势。 

郝志运

中改院博士后,看懂App评论作家



日前证监会发布再融资规则,旨在通过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受新冠疫情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会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提供便捷,也利于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难、融资贵”资金面压力。其中,取消资产负债率45%的条件限制,为业绩波动周期较大的上市公司带来了福音,对于锁定期以及减持期的放宽,提升了机构参与定增的积极性,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利好也颇为明显。

再融资的松绑,对面临疫情冲击的我国上市公司来说,确实是福音。但更重要的在于,当企业缓解了融资需求,资金面得到实质性回暖后,是否助推实体经济和企业业绩的提升,是否会助力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的回暖向好,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同时,在获取流动性的股市融资再度发力,仍需要充分衡量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实现股市投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这是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 

桂浩明

申银万国首席市场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前几年,再融资收紧,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在规范的前提醒松绑再融资政策,成为各界的共识。去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再融资新规的征求意见稿,现在公布的这个再融资新规,基本内容与之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更加有利于再融资的进行。

此举表明了高层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实体以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考虑,是一个长期利好。至于会不会导致过度投机以及高价收购等,关键是要看如何监管。应该说,在现有条件下,随着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的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程宇

私人投资顾问,看懂App评论作家



疫情导致社会总需求萎缩,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货币乘数萎缩。这其实就是一场经济危机。通缩已经发生。所以,从金融的角度讲,必须要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并刺激社会加杠杆以形成对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央行和证监会都放松了。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