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1年2月,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公社在组...

 网洛书城 2020-10-20
1981年2月,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公社在组织修路,一位社员在堆满碎砖的工地上,发现一个黄亮亮的小玩意,随手放进了兜里。她回家后给丈夫一看,觉得不同寻常,就南京博物馆去鉴定,一鉴定才知道这个小小印章不同凡响,是东汉广陵王玺金印,后来成为了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东汉广陵王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荆,在历史上他有点小才华,但不安分,还是一个爱恶作剧的诸侯王,刘秀驾崩后,刘荆假冒东海王刘强的舅舅郭况,煽动刘强造反,被刘强告发。当时的汉明帝念及兄弟之情,没有严肃处理刘荆。
 
但刘荆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起谋反之心,西羌叛乱时想趁机作乱,又被告发。这一次皇帝将他从山阳王改封为广陵王。改封后还不知悔改,还傻乎乎地认为自己长得像刘秀,刘秀也是三十岁起兵,问看相的人,自己到了三十岁能不能起兵。后来还在主持祭祀时诅咒朝廷,屡次造反屡次被告发,后来畏罪自尽。
 
刘荆的反叛行为似乎带有一些黑色幽默,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叛,却因各种被看相的人泄密等无厘头的原因被告发,活成了历史上的笑话。

虽然能力不足,但他在广陵王任上留下的这一个枚小小的东汉广陵王玺金印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破解了历史上的很多疑难杂症,甚至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1784年2月23日,日本福冈农民甚发现一枚方形金印,上缀蛇钮,印面阴刻篆文“汉委奴国王”五字。日本学者认为这是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绶。
 
但很多人持有异议,认为这个是倭奴国自己伪造的私印,因为东汉时日本岛有很多个部落,倭奴国只是众多部落中的一个,有人猜测倭奴国自己私刻了这个印章,想要以此证明当时取得了东汉帝国的支持,从而号令其他部落。
 
但由于此前没有发现汉代诸侯王的印玺,关于委奴国王印的真伪问题成了困扰日本学术界两百多年的问题,直到广陵王玺的发现,两个印章在从大小到形制、从工艺到花纹都几乎一模一样,证实了委奴国王印确实是光武帝所赐。
 
两个印章大小相近,长宽都是2.3厘米左右,符合汉制标准。两颗金印的钮上都布有大小和特征均相同的鱼子纹,而且同样都是在金印铸好之后,再用工具契上去的。而且两者雕法都是刀雕做成,用锋利的薄刃钢刀,沿长笔划的边缘以双刀切入,然后用平头小刀在笔划两端契平,再剔清笔划,这种雕法在质地过软的纯金制印章上极为少见。
 
在制作方法上,两者也有共通之处。两玺均为合范铸造,在纽顶部都可以看到很浅的范缝痕迹,而且纽的系缓孔内都有西汉之后置纽金属玺印上常见的凹坑,为热液冷凝所致,两玺印台上部都有很短的挫痕,明显是同一制造工艺制作出来的。
 
由于过于相似,在广陵王玺刚发现时甚至有人推测两个印章是同一个匠工制作的,但从诸多细节上可以看出并非如此。
 
专家分析,虽然制造工艺相同,但两玺对横竖笔划的运刀顺序基本相反,“委”以先刻竖划为主,“广”以先刻横划为主;“委”刻竖划一般用“一来二去”,刻横划一般用“一去二来”;“广”刻横、刻竖一般都为“一去二来”,可以看出两玺是由具有不同雕镌习惯的工匠刊就的。
 
两个印章的对比,让人感慨颇深,一是文化的特征总会体现在种种细节之中,从大小纹路甚至是对印章的雕刻技法,共同形成了一个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痕迹,即便在几千年后远隔千里两地的两个物件,都能让人一眼看出彼此的相似之处,凭借同一套文化印记相认。
 
二是文化发展总在开放交流中演进,两个印章证明了文化在历史中跨越地域的交流,在日本北九州地区还曾出土的从西汉输入的包括铜镜、绿琉璃盘等高规格物品,在今天饭冢市的立岩遗址中,还出土了出土“日有喜”铭文的铜镜,与阿富汗蒂利亚·特贝、越南东山遗址等第出土的铭文一致,而蒂利亚·特贝在当时属于大月氏的疆域。历史的进程总在开放包容中不断推进,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世界文化格局,让人在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历史进程中深深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魅力。
#大有学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