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1年江苏妇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阵轰动,这是为何呢?

 疯癫史鉴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1981年,江苏有一个农村妇女,意外挖到了一枚金印,结果在日本引起了一阵轰动。

有些醉心于学术研究的日本专家,千里迢迢地跑到江苏,近距离观看这枚金印,甚至还连连感慨说,200多年的谜题,终于解开了。

这是为何,这名江苏妇女意外挖到的金印,跟日本有什么关系呢?

一、江苏古墓惨遭破坏,考古专家紧急抢救

这名农村妇女名叫陶秀华,她挖到金印的地方,有两座小山。村里人一直觉得,这两个小山很普通。事实上,两座小山下面,埋藏着非常奢华的汉代古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常有一些盗墓贼偷偷跑来挖掘。因为这些盗墓贼的擅自行动,两座山下的汉代古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考古专家发现此事后非常痛心,立刻联系当地政府,对两座山进行封锁,同时向上级领导提交了保护性挖掘的申请。

获得批准后,考古专家拿着工具,对两座已经遭到破坏的汉代古墓,进行了深入的保护性挖掘。

两座小山正对着的地方,一直被当地人称为甘泉山。因此,考古专家将两座汉代古墓,分别命名为甘泉一号和甘泉二号。

对古墓所在地区进行封锁后,考古专家多次对两座古墓进行保护性挖掘,找到了很多支离破碎的历史遗物。

这些东西有的是年代久远自然腐朽,有的是盗墓贼故意破坏,每次看到这些残片,考古专家的心里,都会非常难受。

他们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早点发现这两座古墓,把它们保护起来的话,里面的东西,或许不会大规模破损。

可惜,已经发生的事实,根本无法改变。考古专家再怎么难受,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结果。

除了这些破碎的残片之外,考古专家还陆续出土了一些相对完整的宝物。比如鎏金博山炉,青铜牛灯等,这些东西工艺特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考古专家将其出土后,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送到了博物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专家通过古墓的规模判断,这两座古墓的主人,肯定是汉代的王侯。因为线索比较匮乏,始终没有确定墓主的真实身份。

二、妇女意外挖到金印,主动选择上交

1981年,两座古墓的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只有一些碎土需要清理,考古专家因为人手不足,聘请了一些村民,帮他们处理后续工作。

陶秀华因为日常工作不太多,主动去了考古现场帮忙。在清理碎土的过程中,陶秀华意外发现了一个金闪闪的东西,她觉得这东西很好看,随手放到了口袋里。

回到家后,陶秀华献宝似地拿出来,对丈夫说,你看这是啥,我捡了个大宝贝。

陶秀华的丈夫,之前也去过考古现场帮忙,还跟考古专家有过近距离接触。因为之前的经历,他的眼界开阔了很多。

看到陶秀华手中的金印后,他立刻意识到,这东西应该是土里挖到的宝贝,于是苦口婆心地对陶秀华劝说道,这东西咱们可不能要,真要是昧着良心拿了,咱们跟那些盗墓贼有啥区别?

陶秀华也不是那种贪心的人,她拿金印回家,只是觉得这东西挺好看,想跟丈夫分享一下自己的好运气。

被丈夫劝说后,陶秀华立刻决定,上交宝物,把它送到该去的地方。结果陶秀华还没有来得及行动,他们家就被蜂拥而来的村民堵住了。

陶秀华自以为,没人注意到自己捡到金印的事情,事实上大家早就注意到了,只是没有直接拆穿而已。大家都对陶秀华捡到的东西非常好奇,想看看她到底捡到了什么宝贝。

村民们堵门的行为,把陶秀华吓坏了,幸好村干部及时出现,帮陶秀华夫妇解了围。

陶秀华对村干部的帮忙非常感激,她害怕村民们再跑来缠着自己,立刻对村干部说,俺想把这东西上交。

三、墓主身份水落石出,揭开一段历史往事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陶秀华和丈夫来到了南京博物馆,把金印交给了馆内的专家。

对金印进行检验后,专家惊喜地发现,它是纯金打造的宝贝。更重要的是,金印上刻的文字,直接证实了墓主的真实身份。

金印上刻的字是“广陵王玺”,它的原主人,是光武帝的第9个儿子山阳王刘荆。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紧抓时代机遇,带领身边人赢得辉煌胜利,平定整个天下,成为了九五之尊。

可是他的儿子刘荆,并没有继承他的智慧,只是单纯地羡慕他的成就,做梦都想坐龙椅

不过,刘秀并没有把皇位传给刘荆,而是传给了儿子刘庄。这个结果让刘荆特别失望,为了成为真正的皇帝,刘荆假借东海王刘彊舅父的名义写了一封信,怂恿刘疆带兵造反。

刘疆知道这是一个陷阱,直接把刘荆写给自己的信上交给了朝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期,造反可是非常大的罪名,凡是涉嫌造反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可是汉明帝刘庄并没有直接惩处刘荆,他对同胞弟弟刘荆非常溺爱,知道刘荆在背后搞鬼时,不仅没有对外声张,反而主动隐瞒消息,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继续优待刘荆。

结果他的容忍,非但没有让刘荆痛改前非,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羌人造反时,刘荆本想趁机起兵,结果还没行动,汉明帝就知道了消息。

朝中大臣都觉得,刘荆三番五次想要谋反必须严惩,汉明帝还是不忍心对他痛下杀手。思来想去,汉明帝做了一个决定,把山阳王刘荆改封为广陵王。

到了这时候,刘荆还是不肯死心。抵达了广陵后,偷偷问身边的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30岁当了皇帝,我现在也30岁,可以起兵吗?

相士一听这话腿都软了,出了刘荆的门,立刻上报了这个事。刘荆知道自己犯了忌讳,他害怕汉明帝问罪,主动进了监狱。

汉明帝看他这么识趣,没有下令严惩,只是下令削减了他的卫队。结果刘荆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事刚过去没多久,又开始瞎折腾。

这一次,刘荆找了个巫师,让他诅咒汉明帝。他这边还没高兴几天,汉明帝就得到了密报。自此,刘荆彻底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造反。最终,刘荆因为过于绝望,选择了自裁。

刘荆去世后,汉明帝让刘荆的孩子继承了爵位,让刘荆的子孙后代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刘荆这辈子可以说是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烂,如果他没有瞎折腾的话,应该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他最后沦落到这种地步,完全是自作自受。

四、日本出土汉代金印,死活不肯承认

从历史资料来看,刘荆似乎跟日本没什么关系。既然如此,陶秀华发现刘荆的印章后,日本专家为何那么激动呢?

这得从1784年的一件事说起,在这一年中,有一个日本农民,意外挖到了一个印章,上面刻着5个汉字:汉倭奴国王。

这个日本农民没啥文化,不认识金印下面的文字,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很贵重的宝物,如果擅自藏匿的话,很有可能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这个日本农民选择了上交印章。接收这枚金印的日本权贵叫黑田,他明知道这枚印章价值不菲,但是并没有给那个农民多少酬劳,只是随手给了他一点碎银子当赏钱。

后来,黑田找了几名学识渊博的专家,对金印进行鉴定,结果查出了日本对汉朝称臣纳贡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倭奴国曾在汉光武帝执政时,派遣使者到华夏朝拜。汉光武帝很满意,接受朝拜后,特别命人打造了一枚金印,赏赐给日本的国王,承认了他们的附属国身份。

日本农民意外发现的金印,就是这段历史的最佳证据。可是日本的学者们却普遍认为,这枚金印是伪造的假货。为证明自己的说辞,日本的学者们提出了三个疑点。

第一,日本的文献中,没有称臣纳贡的记录。第二,汉朝的皇帝赏赐印章时,一般都会使用龟钮,日本农民之前挖到的金印,用的是蛇钮,明显不是同一类型。第三,日本农民挖到金印的地方,不是历史遗迹,只是个相对普通的地方,不应该发现这种宝物。

日本学者提出的质疑,看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这都是狡辩,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否认那段称臣纳贡的历史。

日本学者的这种行为,说起来有些无耻,可是仔细想来,也有一点情有可原。

称臣纳贡当附庸,毕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日本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以强国自居,想方设法抹除对自己不利的记录。

因为长久的自我暗示,他们已经习惯了睁眼说瞎话,想让他们彻底服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五、真金不怕火炼,历史不容改变

常言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日本学者的狡辩,根本无济于事。

我国步入新时代后,因为重视考古挖掘,陆续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有不少文物源自汉代。

在众多汉代印章中,有一枚从云南出土的“滇王之印”,它上面的蛇钮,跟“汉倭奴国王”印章上的蛇钮,几乎如出一辙。

因为这个颇为重大的发现,日本对“汉倭奴国王”印章的质疑声小了很多,但还是有一些人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曾经的历史。

陶秀华意外挖到的广陵王金印,如同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粉碎了日本学者仅有的倔强。

广陵王金印的尺寸和字体样式,跟“汉倭奴国王”印章几乎一样。按照史书记载,两枚印章的铸造时间,仅仅差了一年。

有不少学者认为,广陵王金印和“汉倭奴国王”印章,甚至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日本学术界得知广陵王金印出土的消息后,骚动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试图否定历史事实的日本学者,虽然还是不愿意承认那段历史,但是他们不像之前那样胡搅蛮缠了。

日本高层或许为了让自己的颜面好看一些,安排了几名醉心学术研究的人,来我国境内进行学术交流。

这些专心研究的日本学者,越看广陵王金印,越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甚至情不自禁地提出要求,希望带着广陵王金印去日本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见证当年的历史。

总而言之,广陵王金印的出土,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是中日交往最早的实物证据,有“证史”和“补史”的作用。

此外,这枚金印的重见天日,也为我国的汉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如今,这个颇为珍贵的广陵王金印,已经被送到了南京博物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特别展品,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妨去现场看看,近距离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