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精讲精练(20)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徐子曰 2020-10-20
清平乐
咱们都知道,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级别的人物,所以,在苏轼身边,就聚集了一批文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苏门四学士”(张耒、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在“苏门四学士”里,要说成就最高的,就应该算是黄庭坚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所以也有人称他为黄山谷。
他是著名的诗人,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成就很高,和苏轼齐名,两人并称“苏黄”。他的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至今被人传送。


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黄就是黄庭坚。黄庭坚的行书作品《砥柱铭》在拍卖会上以4.3亿成交,开创了传统书画拍卖史的新纪录。
他还是个大孝子。《二十四孝》里“涤亲溺器”的故事,主人公就是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好、书法好,是公认的,但是对他的词,长时间以来却评判不一,有人说他和秦观一样,是大词人,也有人说他是门外汉,根本不懂词。可无论怎样,咱们今天学的这首《清平乐》,却是公认的好。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归何处。一开始,作者就发出了疑问,“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这就点明了季节,既然春天已经走了,那么,就应该是初夏时节了。当然,咱们中国古人把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命名,所以也可以说是孟夏时节。
寂寞无行路。寂寞指的是清净、寂静。无行路指没有留下春天的行踪。四处一片寂静,远去的春天没有留下它的行踪。春天鸟语花香,是多么美好啊,可现在它却走了,连痕迹都没有留下,这时候“寂寞”的不只是环境,其实人也很寂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反映出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天离去的惋惜。“惜春”这种情怀,在古诗词里很多,黄庭坚也不例外。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取在这里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喊它回来和我住在一起吧。作者想把春天找回来,想和美好的春天住在一起,就表现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的依恋之情,正因为依恋,所以他要去寻找。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春天没有踪迹了,有谁知道他在哪里吗?要想知道,除非问一下黄鹂鸟了。黄鹂鸟是和春天一起出现的,所以当作者找不到春天了,就想起了黄鹂鸟,也许黄鹂鸟知道春天的消息呢?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百啭是鸟叫声,欧阳修写的《画眉鸟》里

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里面的“百啭”意思和这里一样。解在这里是了解,懂得的意思。黄鹂鸟千百遍地鸣叫着,却没有人能懂得它的意思。于是它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因”在这里是凭借的意思。蔷薇花是夏季开放的,它一开,就证明夏天来了,春天再也回不来了!
这首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曲折:作者先是惜春,然后因为“惜”而去“寻春”,从希望到失望,最后绝望,最终得出:春天是美好的,是可爱的,要珍惜春天,珍惜美好的时光,别让它轻易流逝。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首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这种评论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从整首作品来看,上阙写惜春,下阙如果写自惜的话,主题上就显得不统一了,就被割裂开了。
总之,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真题演练】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 之情。
3. 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见春天逝去,没有了春来去的踪迹,词人内心颇感寂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可知,词人写的应是暮春时节,表现了强烈的惜春之情。
B.上片开头两句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
C.下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D.词中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词人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B.词的写作角度新颖、手法直白,风格清奇,语言清新而深邃,词味隽永。
C.下片后两句是对现实的描述。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D.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逸绝尘之感。。
6. 本词的主题是什么?简要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7. 有人认为本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但从全词看,这种说法显然跟主题不合。试解说一下不合的原因。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2)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3)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4)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5)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6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7)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8)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9)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0)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1)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2)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3)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4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5)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6)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7)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8)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9)

告诉朋友你“在看”,我让你“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