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课内古诗文精讲——《渡荆门送别》

 徐子曰 2020-10-20
渡荆门送别
【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写作背景】
本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离开位于蜀地的家乡到荆门时赠别家乡的作品,据推测,李白大约23岁的时候离开家乡,辞亲远游。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地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诗歌详解】
渡荆门送别
题解:
荆门即荆门山,在湖北宜都附近,地势险要,战国时期是楚国的战略要地。
送别在这里既不是诗人送朋友远行,也不是朋友送诗人远行,而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从,往。楚国,战国时期荆门是楚国的领地,所以这样说。本句叙事,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说“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荒在这里的意思是辽远无际的原野,在很多地方也指边远荒凉的地方。这句意思是说“高山随着江水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原野。”这时候的诗人乘舟顺流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把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同时,也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海楼指海市蜃楼,这里指的是长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长江流过荆门之后,河道迂曲,流速减缓,于是有了新的景色。晚上,江面平静时,向下俯视,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美丽景象。“月下飞天镜”一句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把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天上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的意思是喜爱。长江的水从上游流下来,从他的家乡四川经过,所以,在诗人的眼里,这水就是家乡水。但我依然喜爱故乡来的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这一句,作者借景抒情,借助“怜”字,表现出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送”字更是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先写远游点题,然后写沿途的见闻和观感,最后以思念结束全篇。整首诗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
【真题演练】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6.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
8.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
10.品味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1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心分别的情意,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2.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13.诗句中“怜”字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蜀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把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朋友万里相送的感念。
15.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三峡》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答谢中书书》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记承天寺夜游》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与朱元思书》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

初二课内文言文详解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二课内文言文详解精练——《愚公移山》
初二课内文言文详解精练——《周亚夫军细柳》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野望》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黄鹤楼》

初二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使至塞上》

告诉朋友你“在看”,我让你“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