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春悟道 | 老子笔记(1):“老子”谓谁?

 书韵闲话 2020-10-20

“书韵闲话”祝大家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老子就是老子,谁怕谁?“老子天下第一”,牛啊!其奈我何?

少时读书,老师告诉我,老子不是父亲的代名词,更不是你想压倒别人的那种霸蛮气势,他姓李名耳,又称李聃,著有《道德经》,道家代表人物等等,如此而已。

李耳就是李耳,李聃就是李聃,怎么又变成了老子呢?

原来,大凡有影响的历史巨人,其出生总要带点神话色彩,老子也不例外。相传,老子在他娘肚子里呆了九九八十一年,才依依不舍来到人间,别人是一落地就有抬头纹,而他去偏偏一出生就须发皆白,能不称老吗?称他为老子,老了的儿子,何以为怪?那年代出生的,没有遮风挡雨的房子,更谈不上精致温暖的产房,就像日本人姓“松下”“井边”等一样,老子出生地也算不上高贵,就在一棵李子树下,号称李姓的第一个始祖就这样产生了,老子姓李,我们真要感谢这棵神奇的李子树,竟给后世带来李家的盛唐天下!实在与释迦牟尼顿悟的菩提树有得一拼!

唐高祖李渊得天下,李姓便成了贵族,贵在何处?追根溯源,李唐天下的尊严便落到了老子身上,于是,“太上老君”的封号又给了这个姓李的老子,老子一跃成为道教教主,神秘色彩更加浓厚。

老子靠著《老子》一书,跨越时空,成为中国思想天空中的一面大旗。《老子》一书,只有五千字,实在算不上洋洋洒洒,还抵不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字数,更不用说荦荦大著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了!

可是,自从中国有《老子》以来,研究《老子》的著作不断,不知养活了古今中外多少大学者,研究的文字也不知达到几百万几千万字了。我完全可以这样说,《老子》的每一个字,可以写就一个观点的好文章,字字句句皆成文章,可以砸住好多以专家自居的人。我也不知道,研究《老子》的流派有多少,你争我辩,你解我说,各得其理,便成了研究老子的大家。

《老子》也有别名,唤作《道德经》,原因何在?

还记得“道,可道,非常道”这个句子吗?这是《老子》上篇第一章第一句,《老子》有上下两篇,上篇37章,下篇有44篇,共81篇,下篇即第38章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篇即有《道经》之称,下篇遂叫《德经》,均取自开篇第一字,合称《道德经》,与当今意义的“道德”二字算是古今异义了。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思想之大成。南怀瑾对这三家,有这样生动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供给我们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提供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道家是药店,生病了就要光顾。

按南怀瑾观点,所谓道家的功效就是治病救人,给在生活困境中的人指出一条出路,如“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成功地给商汤的伊尹、春秋的范蠡、汉朝的张良等功臣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纵观古今人事纷纭,这一句话也无不令人深思。

白居易老先生学问好,名气大,官位高,虽曾遭贬谪,比起“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幸福得多。为什么呢?是道家思想帮了他的大忙,他可算真道家中人,与儒释道三家兼通的苏轼有所不同,他曾认真阅读《老子》,留下过一首“老子心得”,令我等这样的老夫子读起来,怦然心动,特别有感觉。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人的一辈子,吉啊,凶啊,祸啊,福啊,都是有来由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吉凶祸福,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我们不能小觑。古语说得好,“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生天地之间,我们要深刻地探究吉凶祸福背后的种种原因,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但不要因此而深深忧虑。

人世间,我们只看见大火烧了华丽的屋子,不是吗?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光,游人如织的古城丽江也被人不小心烧过了!但是谁又见过大风大浪把一艘空空如也的船只打翻了呢?即使空船被翻转过来,还是不会沉下去的,因为它本身就没装载任何东西啊!所谓“穿草鞋的不怕穿皮鞋的”是也。

功名似乎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东西,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儒家的追求,但功名不一定就归某个人所有啊?它是公共器物,大家都有拥有的权利,你可以取一份两份,但不能过分贪多,好像什么荣誉都只应该属于你,你真就那么重要吗?地球没有你真不能转了?这些道理几人能看透呢?

利益是身体的灾害,只应该适当的追求。当年,受说不清的利益诱惑,我不得不接受了一些出版社的约稿,编著了一些教育教辅资料的书籍,天天早起晚睡,誓作拼命三郎,虽然收获了不菲的稿费,但透支了身体。几年前,我恍然大悟,公开发表声明,从此不再约任何应试教育的文章和书籍。现在读着白居易的感悟诗,不禁心有戚戚焉。

就说那匏瓜吧,它好吃,谁不想吃呢?可是,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多吃,贪吃多了要拉肚子的,还是适可而止的好。

道家思想比较接地气,不像佛教要你放下一切,告诉你万事皆空相,也不像儒家要你不可为而为之,拼命向前。我觉得:年轻人要以儒家为主,努力建功立业;中年人可以来点道家的飘逸,在进退之间,运用自如;老年人方可清心寡欲,念念佛,清理好自己的行李,向往着往生的愿景。 

老子自幼聪明,神童资质,天文地理,人伦物性,礼仪音乐,无所不精,连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先生都不敢做他老师了,推荐老子入周另觅高师,这年,老子年仅13岁。老子入周,拜博士,入太学,无所不学,无所不览,无所不习,三年乃大成。遂被荐守藏室为吏,守藏室即当今国家图书馆,老子身处其间,如蛟龙入大海,如雄鹰击长空,完全是大圣速成的节奏。

孔子曾携一车二马一童一御,千里迢迢,恭恭敬敬,向老子问礼。归国后,孔子陶醉于对老子的顶礼膜拜中,久久不能忘情,有人问起,他无不感叹地说:“鸟,吾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吾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神马都是浮云,唯有老子是真龙!

老子有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老子真真切切留着五千言,为什么呢?白居易又写过一首诗,以老子之道还治老子之身来回击: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有传闻出来作证,《老子》这本书,是逼出来的,实非本意。

老子晚年归于何处?死于何年?成道成仙,何去何从?有说老子晚年,见周王朝气数已定,出关远游,或西度流沙,或北去新疆,过了沙漠,或往中东,或漂印度……正统说法,老子是老不假,寿命长,最短也活过101岁,即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也有人把他与活过120岁的老莱子混为一谈,与成佛的印度王子释迦牟尼混同一人,更另有说法,说老子活了160多岁,有大胆者咬定他活过200多岁,而不知所终……

古时出关也要关牒,即当今之护照,老子私自远行,何来护照?等到他倒骑着青牛,晃悠悠来到函谷关,早有铁粉立关头,专等偶像老子的入毂。

这位铁粉便是海关关吏尹喜,崇拜老子多年,正恨相见无缘,恰逢他是观天象的高手。那天夜里,灵感来袭,独立楼头,仰望星空,忽见紫气东来,滚滚向西奔去,不禁喜上眉梢,吟诗一首:“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老子来了,拿不出护照,又送不出礼,怎么办呢?关吏说,我是你最忠实的粉丝,你留下来吧,把真传给我,你愿意漂向哪里就哪里。老子别无选择,又转念一想,要移民,交点学问,这笔交易划得来,一挥笔,洋洋洒洒,五千言,《老子》就此炼成。

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关尹之后,壶子、列子、庄子……道家学说,绵绵长长,慢慢浸入到每个中国人甚至全人类的骨髓。

此谓老子,亦谓之《老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