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等花开 | 黄锐:沙漠里的胡杨树

 书韵闲话 2020-10-20

编者按

     黄锐书记,书生领导,博览群书,钟爱教育,笔耕不辍。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见诸报刊;著书立说,教海拾贝,静等花开。教生育子,启迪人心,各尽其妙。

      书韵闲话,有幸受权,原创推送,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胡杨树和一般的杨树不同,它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以防干旱。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

有一个关于胡杨树生长的故事。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两三天就来给它浇水;而老人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很少光顾,偶尔来一次,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也不浇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树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胡杨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说:“你经常给树浇水,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而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再去理睬它,逼得它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水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么会轻易被风刮倒呢?”

同样栽种胡杨树,年轻人经常浇水,细心呵护,却使胡杨树失去了扎根深处的动力,而老人看似不闻不问的举动却是真正给予了胡杨树抵御风暴的力量。老人的睿智在于他懂得过分的保护反而是有害的。

种树如此,育人亦然。在教育过程中,很多父母经常犯“爱心”错误,过度的关爱,往往使孩子缺乏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倔犟任性,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有的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自私自利,只求别人照顾,不愿帮助别人,没有社会责任;有的孩子缺乏自立意识,做事被动消极,显得十分幼稚,表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除了正面教育以外,还要对孩子适度适时地施加一些负面刺激。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该受的痛苦要让他受……只有布满“荆棘”的学习生活才会有效锤炼他们的意志,才会让他们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坚实,走得更长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