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说说过头的“听话”教育

 书韵闲话 2020-10-20


人生来可能就是“不听话”的,也就是说“不听话”其实是人的天性。打从爬行开始,便是去不得的地方要去,拿不得的东西要拿,动不得的东西要动。于是父母及家人的控制、驯化和奖罚就开始了,如“不许……听话!”“要听话哦!”“不听话就……”“宝贝真听话!”等等。如此这般,“听话”教育就已经开启而且将以不同的形态一直伴随生命的成长。

这样的教育每天都在进行着,在中国,我的祖国。

进入幼儿园,更是有了规则,即不听话的孩子就要遭到处罚,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才可以获得小红花,才可以获得老师和父母的笑脸和大拇指。

从小学开始,“听话”教育便不断的演进,而进入初中后,更是不断的深化和强化。这个阶段,孩子的课业负担加重,中考的鞭子高悬,课余的时空除了吃饭睡觉都逐渐萎缩以致归零。但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逐渐的成长起来,于是便有了对“听话”教育的对抗,即所谓叛逆。

入得高中,屈服于沉重的课业与频繁的考试尤其是高考,屈服于家长、老师和社会,经过10多年“听话”教育的孩子们的所有时空都被挤压到了应试这一方狭小的天地。挤压的时间长了,习惯了,绝大多数孩子便在不知不觉中安然就范,彻底进入了“听话”状态。少数孩子可能继续叛逆,他们往往使家长和老师无可奈何,甚至失望和放弃。

可是这样的结果呢?

都江堰,一个学前班的5岁小女孩,中午因为不听话被罚站在后门,2:28的时候地震动了,老师在慌乱之中忘记了她,或许老师觉得她离门口近就没有管她。全班60个孩子,59个都活了下来,只有她死了。因为被罚站,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跑。

还是都江堰,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在三楼上课,地震来了老师丢下一句:“你们等下,我出去看看!”他这一出去就没有回来,因为他跑到二楼把自己的女儿抱出来就走了,而班上的学生就真的一动不动的等他们的老师。50个学生有47个死了,另外3个因为在办公楼(没有塌毁)罚站而得以死里逃生。 

呜呼,地震剧痛似乎早已被时光疗却,然而每每触及此类事件,却无不让人痛彻心扉!

人之为人,当然不能全然依其天性发展。听从自然规则方可生存,听从社会规则才能生活,这是铁律;但物极必反也是铁律,我们是不是做过头了呢?

过头的“听话”教育,使孩子们连避难逃生这样最基本的天性也丧失殆尽,可怕可悲啊!

再例如好奇、自我,也本是人之天性,但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冒险而潜伏安全隐患,后者则容易导致孩子的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因此,调教、修正是必须的,是教育的应然内涵。但这事儿如果做过头了,孩子的好奇、自我的天性就会缺损甚至丧失。而丧失好奇,就意味着丧失了勇敢、探索和创新;丧失自我,就会习惯于被动、屈从和麻木......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无论怎样启发也难得一名学生主动发问呢?这是本人苦闷的经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

为什么我们的公交车上发生强奸案时,公交车司机喊了5次“快来帮他”,竟无一名乘客响应?这是2014年7月4日发生在福州27路公交车上的一起余温未消的事件。

于是我再一次想起先祖们给主子下跪时那一声声“喏”与“嗻”,想起鲁迅笔下的那一堆人,“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想起曾经三五个鬼子竟然杀我一村人,几周的时间里竟杀我30万同胞……

未知的远方浮起一个黑点,穿越千年文明的漫漫时空,在不断的幻化中向我飘近,在不断的飘近中逐渐放大,我终于看清了,就两个字:奴化!

                                                                                                                                        2014.12.23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