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中国基础教育的又一缕晨光

 书韵闲话 2020-10-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曾经努力实践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林林总总的各种改革。这些改革,有如一缕缕晨光,给我们希望,让我们欣喜,但结果却多是人所共知的遗憾。到今天,在体制机制仍然还没有来得及变革的时态下,北京十一学校做为改革试验田已先行一步,央视新闻频道再一次做了更深的报道(2014年7月21日)。

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说,基础教育十多年,过去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样,现在我们要让孩子成长为不一样。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下,该校推出了个性化课程套餐(分类分层)、个性化授课方式(走班制)以及个性化评价体系(学分制)等一套全新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到人本。这才是真正的应然的教育,但愿它再也不会夭折,再也不会是曾经那种形式主义的改革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缕晨光!


要保证这缕晨光真正引来普天下的光明和温暖,从而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回归本真的健康发展与勃勃生机,我想,有些工作是必须先行的。

首先还是体制、机制的变革。关键是必须切断高考与高中的人为因果联系。学生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习,然后以学校为单位参加高考,最后以学校为单位向社会公开高考成绩甚至排名——“教考连体”。这样的体制,必然派生出社会“以考评校”和“以考评教”的机制。

而机制是体制的自然天成,是自动自发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上,这种教育体制铁定了这样一个逻辑链,即,“教考连体”必然导致社会“以考评校(教)”,而社会的“以考评校(教)”又迫使校长教师不得不搞“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简言之,“教考一体”的体制不改,无论什么改革也该动不了应试教育。

当然,在当前体制下,坚守着一己良知,对应然的教育努力探索和作为的人也不少,但第一这让教育人无谓的受苦受累;第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局,不能真正让教育轻松自如的走上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具体点儿说,“以考评校”给学校的压力是巨大的,它使高考成绩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乃至生存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荣誉和待遇,直接影响着校长的业绩乃至升迁。我猜想北京十一学校或许因为实验而接受了某种“尚方宝剑”吧,否则怕也是很难迈出这一步的。

其实泱泱中华,知道教育该怎么办,懂得教育要怎么改的人绝对不止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就是“因材施教”吗,不说教师,中国人谁不知道呢?然而为什么我们几十年的改革几乎都只是敷衍作秀而没有人能真正迈出这一步呢?就是北京十一学校也未必是到今天才知道怎么改的吧,为什么要等到今天才改?我想骨子里都是迫于这种“教考一体”“以考评校”的体制机制所导致的巨大的社会压力!

而事实上,业内人士心里都明白,仅用高考成绩来评价一所学校,那是“莫须有”,是“指鹿为马” ,是极其荒谬可笑的,且贻害无穷。但面对“以考评校”“以考评教”的严酷现实,无论什么改革新招,无论什么规定禁令,无论什么督导检查,和高考成绩比起来就都没有分量了。于是表面应对一阵,骨子里,谁都在拼命应试,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因此,这种体制机制不废却、不更新,再美的改革也不过又是一番热热闹闹的折腾而已,之后一切又恢复旧态,甚至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其次是思想、能力的提升。第一是校长,校长如果没有这种相应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一所学校的改革是不可能真正推进和成功的。对于学校教育,校长必须是引领回归、指导改革和推进发展的专家,有些“生产队长”型的校长(只会派工、监工、赏罚等)是断断不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第二是教师。要实施这样的改革,最终要依靠教师落实,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能力必须大力提升。但我们的教师在经受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的戕害之后,可能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回归本真的教育。这正如中国人在封建体制下呆的太久,已经形成的奴性其实是很难一下子根除的。因此,实施这样的改革,教师必须首先通过加强学习,认真洗脑,进而输入本源的但又是新鲜的教育思想观念。同时,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评价等等,这其中有些是以前没有做或者只有很少人做的工作,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要做了;过去那种“以本为本”“以分为本”的狭隘僵化的教学再也行不通了;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专业能力。而这些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迅速提升起来的,所以必须先行。

第三是学生,他们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生今天终于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等都由自己决定了;而过去是家长叫我学,老师教我学,学校安排我学......自己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我想,北京十一学校的孩子们要完成这一转变也是不容易的。本人曾经试图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的自主答问、自主提问,为此我做过巨大的努力,且在“启发和鼓动”能力方面自己还是很自信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追求,只是想激发一下学生的自主意识,结果也非常令人失望。我在反思中把这种现象也归因于中国封建社会太长,孩子们血液里流淌的毕竟是祖先的血液。所以,要他们突然改变学与教的关系,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有大量工需要先行的。


最后自然还需要
家长、社会的理解。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但也是为了家庭、为了社会的事业;没有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在当下的中国要把北京十一学校这样的教育推行下去也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要得到这种理解,尤其是家长的理解同样是很难的。

我想我们的家长学校要真正发挥作用了。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通过培训,清除他们过去那些习惯势力的影响,让他们真正具备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能力。值得强调一点的是,在“教考一体”“以考评校”的体制机制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变革的前提下,一些地方行政长官乐于以高考升学率排队来评价学校的积习也应该先改掉了。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此这般,将来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呢?请放心,相应的方案早已有之,只是在现实的体制下无法真正实施而已。而且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或地方会有更加务本科学的评价方案出台。

长夜应当过去了,旧梦应该消隐了。行进在全新改革之中的北京十一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的又一缕晨光!我,一位白发教师,站立阳台,遥望远方,心中充满无限的期待和和崭新的梦想。


                                                                                               2014.7.21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