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游戏:摔泥炮

 书韵闲话 2020-10-20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泥土的天性,对孩子来说,他们天生对泥土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块泥巴在孩子灵巧的手中揉来揉去,摔来摔去,总能魔术般地变出各种各样的玩具,总能玩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回想起来,我们小时候玩得昏天黑地的摔泥炮游戏真是其乐无穷!

(一)

摔泥炮是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可以玩的一种游戏,其材料就是泥土,但用什么样的泥土做泥炮却很有学问。黄沙土松散,粘稠度不够,不容易捏成形;黑黏土性软,沾手,摔不开。最合适的是黄胶泥,粘软、细腻,又带有一种甜甜的香味和微微的清凉,抓在手里柔润、滑爽舒服极了,而且可塑性强,能捏出五花八门的玩具来,加上颜色又好看,我们叫它金刚泥巴。

黄胶泥并不好找,一般是乡下挖池塘、起沟、修堤、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每每发现哪里有黄胶泥,小伙伴们会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把它从黄沙土或黑黏土里刨出来。

刚刨出的黄胶泥是生泥,要掺一点点水,先醒一会儿,等泥发软后,再反复搓、捏、揉、捶,如同揉面一样,让泥坯变得柔韧、筋道、至密,软硬适度,太软了做不成型,太硬了摔不破。而且,揉的时候,要泥坯里的杂质剔除干净,如果有瓦渣儿、小石子、草根或者树叶的话,做出来的泥炮不仅不漂亮,反而还会漏气。

黄胶泥揉好后,要将泥坯做成一个肚大、口小、底薄的窝窝头的模样,肚大可以多兜些空气,口小不易漏气,底薄易被气流冲破。为了将底部捏得薄而均匀,得用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朝四周挤压,将泥坯捏得薄如面皮。

有时捏着捏着,不小心捏破了,就挖一块熟泥捏成薄片后,再贴上去,然后吐几口唾沫,来回揉搓,以不露出补丁的痕迹;有时捏着捏着,竞捏成了一个包子的形状,于是就把洞口慢慢封住,再像模像样地捏上几道螺纹;有时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泥坯做成一个小饭碗型或者瓦瓮型,所以我们管这种游戏又叫“摔泥碗”“摔瓦瓮”,或者干脆就叫“摔泥巴”。

(二)

摔泥炮是个力气活,力量要够大够猛,但光有一把蛮劲不行,还要选一块光滑的青石板或者一块瓷实的平地,摔时要把握好角度。如果泥炮捏得不规整,青石板或者地面不平整,或者摔偏了,泥炮会走风漏气,摔成一堆肉泥,一点声响都没有。而且,怎么用力也有技巧,先将泥炮轻轻托起,再慢慢举过头顶,然后猛一翻手,使劲一摔,只听得“嘭”的一声,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够了,仔细一看,泥炮就如开花般炸出了一个或几个窟窿。

原来泥炮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里面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冲破上面的薄泥层,发出一声巨响,响声越大、窟窿越多,说明泥炮做得越好。大家轮流着摔,你摔完了我摔,或者两三个人同时摔,看谁摔得响。“啪!”有摔得清脆的;“叭!”有摔得沉闷的;“扑哧!”有摔漏气没响的。摔得响不响,关键在泥炮底部泥坯的厚薄,泥坯捏得薄,声音就响;泥坯捏厚了,摔不破,就是个哑炮。

摔泥炮的输赢是由声音的大小和炸裂的程度判定的。谁的声音大,炸得开花四溅,谁就是赢家。赢的一方炸出多大窟窿,输的一方就要乖乖地从自己的泥炮上抠一块给人家补上,这样赢家的泥炮越做越大,输家的泥炮就越来越小,直到输完自己手中的泥炮为止。

(三)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屋场的东面,新修有一条半人高的水渠,旁边留有取土后留下的一个池塘和一条水沟,周边有新挖出的黄胶泥。我们这些还没上学的小孩子,会不约而同地聚在屋场中间的一栋老房子前面,因为那里有一排光溜溜青石板。

大家从水渠上刨出一些黄胶泥,再从水沟里舀上一些清水,和的和,揉的揉,捏的捏,不一会儿,泥炮就做好了,紧接着就开始比赛。十几个人围在青石板前,将一个个泥炮翻扣下去,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泥炮声中,小伙伴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噢,噢,我摔的最响,我摔的最响!”

在我们老家一带,老人们认为,如果小孩子把泥炮摔得越响,就预示明天是一个大晴天;如果个个都是哑炮,或者响声太小太闷,那就意味明天可能会转阴,甚至会下雨。

所以,每当我们摔泥炮时,老人们便会似真非真地劝道:“别摔了,天才晴两天你们又去摔,明天要是再下雨,大人出不了工,就打你们的屁股!”我们要么装作没听到,不不予理会,要么犯嘴道:“没那个事儿!我们摔响一点,明天准是大晴天!”
尽管我们不太相信老人说的那些话,但为了让老人们不再干涉,大家会想方设法把泥炮摔得更响。有的小伙伴为了增加泥土粘稠度,将家里煮饭剩下的米汤用来和泥;有的为增强摔的气势,摔之前,嘴对着泥炮洞口先哈一口气,然后念念有词道:“姓张的,姓李的,听听我的泥炮是怎么摔响的”“泥炮泥炮肯定响,响了给你灌米汤”“天上不响地下响,放个泥炮迎新娘”。

小伙伴中有一个叫“毛伢伢”的,这小子机灵鬼怪的,小眼睛一眨一个鬼主意,满肚子“坏水”。因为个子小,力气也小,比拼时他老输,输了就耍赖,大家和泥用的是水沟里的水,他输了就用尿和泥,说用尿和的泥结实,大家给他起了一个诨名叫“尿炮”。

他玩不过人家,又不愿服输,就一门心思做邋遢事,搞恶作剧。背人的时候,他在泥炮里灌上稀牛屎,摔下去溅得满身都是泥片、屎渣、尿液,有的溅在发梢上,有的溅在脸颊上,有的溅在嘴唇上,害的大家不停地“呸呸呸”直吐。他自己躲闪不及,脸上也溅得星星点点的,成了名符其实的“麻子脸”。大家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你笑我,我笑你,那抑制不住的笑声,肆意而响亮。
几个回合下来,大家感觉摔累了,也摔腻了,想换个新鲜花样,于是就用剩下的泥坯捏出千奇百怪的玩意儿。有的捏老人、小娃娃、小仙女等人物,有的捏鸡、鸭、猫、狗等小动物,有的捏椅子、桌子、盘子和勺子等生活用品,等放到太阳下晒干后,就成了我们玩过家家游戏的道具了。

虽然捏得粗糙,但大家一样玩得津津有味,热了就脱掉外衣继续玩,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或者躺在青石板上,看树叶泛着金灿灿的光芒,看天边一朵朵白云时散时聚,看屋檐上一群群鸟儿飞来飞去……直到日落西山,蚊子出来咬人了,才发现天色已晚,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庄子》里有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意思是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而今, 社会发展了,科技发达了,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了,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吃的、穿的、玩的都追求最好的,但孩子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那片生长万物、滋养人类的泥土。

现在的孩子只怕都不会玩泥巴了吧!想玩也只能玩玩橡皮泥过过瘾,玩得小心翼翼,束手束脚。不像我们小时候,泥土到处都有,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哪管什么脏不脏、臭不臭、有没有细菌,毫无顾忌地玩就是了,那种忘乎所以、酣畅淋漓的乐趣是现在的孩子难以体会到的。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