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正在慢慢消失的故乡

 书韵闲话 2020-10-20

作家周继志在洞市乡被撤并到码头铺镇(2015年)后,因了他儿时与洞市结下的情缘,因了那一份怀念,写下文章《已经消失的洞市》(201810月),以纪念那份亲情乡愁。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继志哥的文章在“书韵闲话”的推出后,乡愁情结,就像一块磁石,把散落在祖国各地的洞市人都吸引,聚拢在“书韵闲话”这方天地。

美文一篇接一篇的推出,大家尽情的回忆、唠嗑、激动、感伤、怀念、分享……真真切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怎的一个愁字了得!

有人说,继志哥的题目并不准确,洞市并没有消失。我当时也在《继志哥:对话作家周继志<已经消失的洞市>》一文里说:作为行政区划的“洞市”消失了,而地缘的“洞市”会永远的存在,在代代洞市儿女的建设下会越来越好。

然而,经历撤并四年多来,看洞市的变迁,联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消失的那些带着灵魂的地标,才真正理解了继志哥《已经消失的洞市》,所表达的那份忧愁与情怀。

在时代的变迁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与改造中,我的故乡,真真正正是在慢慢的消失了。就像现在的人只知道“洞市”,还有几人记得她的原名“和尚洞”呢?

美丽的唐家山,我的故乡。发脉于武陵山脉东北的太青山,是武陵山脉向澧阳平原过渡的山区。北纬29.7度线穿境而过,四季常青,季节分明。在海拔400米到500米的山腰缓坡地带,分布着两个自然村落。

上唐家山以丁氏为原住居民,下唐家山是我们陈氏一个分枝的祖居之地。

我的伯父与四爷爷一大家就居住在下唐家山。伯父是解放前就在山上居住了,因为山上有我家的山林、田地。四爷爷一家是1975年修建沐溪峪水库时移民上山的。

我家和其他几户本家,迁居到了两河口唐家山东坡的山脚。从屋后林间的爬坡小路上去,约20分钟即可到达四爷爷家。


下唐家山,我们习惯上称呼“三队”,是因为在大集体时的行政名称:洞市公社两河大队第三生产队简称而来。三队分布在下唐家山东南,海拔400米左右的缓坡地带,向阳地肥,物产丰富、柴方水便。

在那吃不饱的年代,是洞市少有的好生产队。那时,洞市平区男孩找不到女朋友,山上的男伢却不愁找不到媳妇儿。

最早感知美丽春天到来的应该是樱花。唐家山的樱花不需要刻意去种植,各家屋前房后都有几棵老树,那是几代人留传下来的。

更多的是漫山自生的野樱花树。不经意间,就从绿树林中探出头来,白的、红的、粉的,争着绽开了花骨朵儿,三五天的功夫,层林尽染。杏花、梨花、桃花、油菜花、紫云英,也赶趟儿来了;桔花、柿花要稍晚些。
按着季节次第开放的野花遍山都是:杜鹃、蔷薇、栀子、蒲公英、乌桕、桐花……自春至夏,稻花飘香,就是一个花的世界。

及至茶花盛开,已是秋天的故事了,那又是别致的韵味。这样美丽的景观是不需要人为栽培刻画的,都是自然天成,恣意盛放。

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进入三队,穿过万木葱茏的林边,你便立即会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

在约三平方公里的山坡上,蜿蜒起伏,跌宕有致的梯田,辗转盘旋,顺着山势弯曲。有的像巨大的扇子,半摺半开,有的像天镜被分割,然后有层次地镶嵌成多种图形的碎块,如弯月成叠;有的如长蛇狂奔,曲折有韵;四个池塘点缀其间,犹如仙女撒下的珍珠,幽蓝清明。

田埂小路,悠悠飘忽成一根根细绳,几只小狗在绳上游动。一栋栋土墙瓦房,吊脚小楼,被梯田拥在怀里,错落有致,与大山融为一体。鸡犬之声相闻,老牛牧歌,飘渺成一缕缕的炊烟。景色秀丽,如诗如画。

一千六百年前,陶翁笔下的桃花源,相去不过百十里,岂知此地亦是桃花源!借用元代徐思望的诗,约可领略她的精魂: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徜徉其中,古朴清雅,画意十足。使人顿生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感,快活如之!

唐家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最让我们快乐的,当然是山中取之不尽的野果子和其它食物。

春末夏初,樱桃、枇杷、杏子率先成熟,成为我们的美食。“夢儿”、“刺果儿”(其实是几种带刺蔷薇的果实)等小果子也成熟了,孩子们便满山采摘,甘爽清甜,极是可口。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常常到山中采食。重温儿时的童趣与快乐。

桃子、猕猴桃、杨桃、“羊屎夢儿”(应该是枸杞科的果实,形似山羊的粪便,因而得名)是夏季的美味。

秋季的果子就更多了。橡树子、旋栗子、板栗、油柿子、八月揸、山楂,捡了回来,储存好,还可作为正月待客的点心。山竹笋、山胡椒、菌子、蕨菜、野葱头等则是美妙的佐餐蔬菜。

因为这些美食的缘故,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都在这唐家山中寻觅,撒欢。百鸟和鸣,松鼠跳跃,树木花草也伴着我们茁壮成长。

山民的淳朴与实在,给予我们的亲情与温暖,是我深深怀念这个乐园的源泉。特别是我的幺娘!

幺娘叫刘烟玉,杨家坊乡肖家洞人。是我四爷爷的大儿媳。

幺娘身体五大三粗,动作风风火火,生产生活,操持家务极有安排,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幺娘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她待人处事却非常的礼仪周到。农村红白喜事的礼数、规矩也是全科通。

三队各户及我们本家有喜事,幺娘是当仁不让的“支客事”,总是帮人家把事情办的妥妥贴贴,周周到到。受到乡人的尊敬与称颂!

其实,幺娘是从苦难中磨练出来的人。

幺娘在娘家有八姐弟。幺娘最大,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她下面的七个弟妹都是后娘所生。她那时,既是姐,又当娘,拉扯弟妹们长大。嫁到四爷爷家后,又因富农成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幺娘有五个孩子,供他们读书成家,在那食不裹腹的年代,所受的苦是可想而知的。

待到儿女们都有了各自幸福的小家庭,幺娘也便随儿子到南京享福带孙子去了。可是舒坦的日子没过多久,由于突发脑溢血,幺娘倒在了卫生间里。经过开颅手术,生命是保住了,却落下半身不遂,晚年只能与轮椅为伴。

一生要强、爱热闹的幺娘,在晚年却要坐在轮椅里靠别人护侍,她的心里该是怎样的痛苦啊。后来连讲话都不能了。每次回家休假,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二姐夫家去看她。就是拉着你的手不放,只是呜呜的哭。

经过六年的磨难,幺娘走完了苦难的一生。我们怀念幺娘,是因为她给予我们太多的爱与温暖!

我们的少年时代,是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我们兄弟三人做的最多的就是打柴。星期天和寒暑假,每天都要到山上去砍一捆柴火。而我们最愿意去的就是三队。一是四爷爷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兄弟姊妹多,有伙伴玩耍;二是有幺娘的招呼。

我们一群孩子钻进树林,打仗,捉迷藏,玩的昏天黑地不知归家。直到幺娘的呼唤一声声传来:“牛几巴通的,回来吃饭啰!”。才一个个从树林里钻出来,直奔饭桌。玩足饭饱,才拖了一小捆柴火,下山回家。

俗话说:伢子吃了天天来。真是如此。常常,我们仨兄弟镰刀一拿,就奔三队而去。因为有幺娘的宠爱和午饭!即使有时玩疯了,被幺娘慈爱的大声叫骂,我们也是愿意的。

我们的故园,这个承载了无数代人繁衍生息的家园,这个我们付出了爱与被爱的家园,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现在却永远的消失了。

2002年,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政策,三队退掉了坡势陡峭与林地相接的一百多亩梯田;移民建镇迁走了大部分农户,拆除了部分民居。2019年,村委施行土地流转,将旱地梯田承包给了个人,开发种植脐橙。动用现代机械,挖了个干干净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耕作之桃源美景,遂不复存焉。

据族谱记载,我们陈氏一门,于明朝初年,从江西吉水大栗树来此落业,到现在六百多年了。先祖迁居此地之前,就有人在这里生存繁衍。悠悠历史,可谓不短。

千百年来,历代先祖的勤劳与智慧,都书写在满坡的梯田里;用石头垒砌的田坎,历经千年而不到。一道田坎就是一部祖先的奋斗史。

一丘梯田,盛满的是先祖的爱与情。一棵古老的果树,记挂的是先祖的呵护与庇佑。被脚板磨光的石板路,沧桑而厚重,从远古走向未来。

春节回家,听说三队已经被挖掘机翻了个底朝天,完全改变了模样。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驱车来到了卢家岭(三队的制高点),去观看我曾经的乐园。

站在岭上,落入眼帘的工地,不可谓不壮观。几平方公里面积内的梯田,已经荡然无存,被挖掘机毁去了原来的千姿百态,改成了等高等宽的梯地。中无杂树,芳草锄尽。几栋还未拆除的瓦房,孤寂地窝在死沉的黄土地里,失去了往日的灵气。寒风呼啸,一片肃杀。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时代的变迁,政策的力量,不是我这个普通老百姓可以评说的。

果园,将来能否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发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唐家山的魂被刨去了。那磨光的一块块石板就是一个个的铅字,那一丘丘的梯田就是一本厚重的书,记载了先辈千百年奋斗前进的历史。

那一栋栋的老屋哟,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洋溢着村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温馨。再也没有那温暖的火塘,没有了围着火塘闻着腊肉飘香的快乐。

我们的乡愁少了一个可以寄存的家园。驿动的脚板,已经找不到那一条镌刻着沧桑岁月的石板路。童年蹦落在田埂上的五彩石,少年时幺娘的声声唤,千年古村的沧桑与温暖,我们到那里去寻觅呢?

清明将至,回乡扫墓的亲人,你们的思念将记挂在哪一棵老树上呢?还有哪一扇老宅的门,让你轻轻的打开?夜阑人静,穹窿空寂,梦回故乡,何处是梦能落脚的地方?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啊。
寄托我们乡愁情结的故园消失了。是什么让她消失了呢?是时代前进的脚步?是欲望?亦或是希望呢?

陈家峪的风雨廊桥,洞市老街的石板路,长堰堤的长堰塘,沐溪峪我家的吊脚楼,吊脚楼下的石碾、石臼、石磨哟,我到哪儿去寻找你的踪影呢?

其实,古老的村落,就是我们的文明密码。无论时代怎样的前进,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村落,那些维系人类血脉灵魂的东西还是要留下来的。

我的故乡,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正在岁月无痕中,慢慢的消失!

陈峰同志系列作品推送如下:

继志哥:对话《已经消失的洞市》

一位高级农民工党员交给家乡支部的年终总结

年后说年

我和家乡说说话

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

给高中女儿的一封信

年味的念想

你们都是勇士:献给战斗在疫情前线的村官、村医们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