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读李清照之悲愁

 书韵闲话 2020-10-20

编者按:

   “自主写作,合作欣赏”的写作教学实践,是编者多年的坚持。本学期,编者从高三下来,执教高一新教材。新教材新高考,又是改革的际遇,我又旧瓶装新酒。第一次作文便重操旧业,文学短评写作和互评。特意推出常德市一中520班几篇学生习作,献给战斗在新教材一线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们。

品《声声慢》
                                                      ——读李清照之悲愁
      常德市一中520班   刘颖

   李清照,高门闺秀,家学甚笃,喜好文墨,与丈夫伉俪情深。命运弄人,朝堂之争,与夫君阴阳两隔。此后,李清照便一人面对一切风雨艰辛。


    
     愁寓叠词间。开篇七组叠词及千古名句。四处寻觅无果,八方冷寂凄清,给人一种世间唯我迷茫的感情,更富有音律美,反复吟唱,低迷徘徊,婉转凄楚,余味无穷。悲愁涌上心间,奠定后文感情。

   愁寓谈酒间,“乍暖还寒时候最将息,三盏两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转入寒,词人一时连觉也睡不好,越想越捉摸不透命数,辗转反侧,披衣起身,还是喝点酒暖暖身子吧。三杯两盏下肚,惊觉淡酒无味。晚风凛冽,温酒也无味。原来是心尖的寒冷太重,悲愁潜滋暗长,只身一人,更显悲伤。

      愁寓大雁间。天黑云低,冷风正劲,却闻孤雁悲鸣。雁儿啊,你要归家了么?可我的家在哪里啊?“却是旧时相识”写出词人在泪眼烟蒙之际,忽然恍惚间忆起自己曾经那段安逸美好的往事,忆起自己用雁传家书时的满心欢喜...这分明是为我传过书的那只雁,可如今,能写信的人离开人间,美好灰飞烟灭…人鬼殊途,哀愁在雁鸣中无限拉长。

   愁寓黄花间。零落的菊花在雨水中漂荡再无往昔生气。词人忆曾经过往再次想起美好往昔。“如今有谁堪摘?”乱世动荡,黎民四逃,再也没有人能闲来品菊了,也再也没有人能陪词人赏菊了。她哪能料到菊花会败,人亦会走呢?物我相融,花败人也悲愁。


   愁寓黄昏间。“梧桐更好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好不容易捱到黄昏,却又渐渐下起了雨,梧桐在雨中摇曳。萧瑟凄清,哀愁喷薄而出,不可遏制。

   大雁掠去,菊花凋零,急风骤雨,梧桐黄昏。处处望去处处衰,句句念起句句衰。哀怨重重叠叠,无以复加,欲说还休,一时语塞。词人这半生愁苦遍地,又该从何时诉说起呢?“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的哀愁无法说起,情到高潮,戛然而止,简单直白,非笔墨所写,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愁绪萦绕心头,一时难以挥去。可见诗人之悲愁如此。

互评

    一则《声声慢》可能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忧愁的,显然本篇作者也读出李清照失夫之时颠沛流离的愁。“愁寓叠词间”“愁寓淡酒间”“愁寓大雁间”“愁寓黄昏时”,这些是每段开头的一句,层次表明清晰,品析句句到位,可堪身临其中。

   “淡酒”“大雁”“黄花”“黄昏”,哪个字不是古往今来的“愁”字必备?再看整篇,表面上是先介绍李清照,后评论她的诗句,再细看,从诗句中又能看到其本人,仿佛这个天地都在李清照悲愁之下渲染了,浸染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开头的身世便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悲愁的基调,句句“愁”字为基,“悲”字为调。为了更为突出,作者更加运用了对比的修饰手法,忆过往,念如今;想当初,却现在。作者以自己的想象,一只雁,一朵花,一处景,作者为李清照的悲愁而想象,想象诗人为人生感慨万千,优美细腻的文笔洒泼在这张纸上,读者也被李清照的悲愁而潸然泪下,心被打开,任由其中的细细愁念钻入,原本空旷的心灵再次被充斥,一个传染到另一个,李清照的忧被更多人所知晓,每个人都只是想分担一点她的情思,但只是那么一点,悲愁上涌,令人痛心,而她却似浸泡其中,这是多么的令人怜悯啊!

    全文面面俱到,每一点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没有一点的破入。如果能抓住一点,而围绕其举例分析,这样做或许会更好。这篇文章也没有某处“一语道破天机”,分述了几段,最后结尾却忘了总结。

    语句优美,富有感染力……,从中点破,逐步分析……。以上乃本人之拙见,还请鉴赏官及作者多多补充。

                                                                             点评人:郭澎

“书韵闲话”推送520班学生文学短评如下:

从《临江仙·夜归临皋》读苏东坡

易安难安

我读“把酒问姮娥”

“愁”从中来……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