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茂林之家 2020-10-20

前言

前面我们先后讲了二战中美军装备使用的M1A1式75毫米榴弹炮和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本篇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大哥,M1式155毫米榴弹炮。1917年,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举改变了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力量对比,然而远征欧洲大陆的美国军队却是一支战备程度较差的军队,普遍缺乏各种口径的火炮,为了尽快弥补火力不足,同时也为了减轻后勤压力,美军大量装备英法的火炮。还有就是,当时的“欧洲货”才是高品质军工产品的代名词,欧洲各国对新兴的美国军工充满轻视。在大口径火炮方面美军在战争中使用的是法制施耐德M917式155毫米榴弹炮。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M1式155毫米榴弹炮曾经现身在叙利亚战场

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

一战后,美军对M1917榴弹炮在战场上的表现十分满意,便向施耐德公司购买了该炮的生产许可证,生产了其美制型号M1918式榴弹炮。同法军装备的原型号相比,M1918榴弹炮改进了火炮大架,提高了火炮俯仰角,并重新设计了防盾。后来,美军为实现炮兵部队摩托化,将其钢制炮轮改为橡胶轮胎。这也成为M1918炮与M1917炮的最明显区别。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M1918式榴弹炮一直作为美军炮兵的火力支援核心,肩负着全程火力支援的重任。不过,虽然M1918式榴弹炮的性能可圈可点,但毕竟是一战时期产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范围内正发生着新军事变革,M1918榴弹炮这种“老爷货”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战场环境和作战要求。于是,韦斯特瓦特委员会(1921年成立,著名的炮兵口径委员会,负责评估美国陆军未来的军械需求和作战模式)建议美军构建新的炮兵体系。155毫米新型榴弹炮是重要组成部分。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美军法制M1917榴弹炮

由于一战之后的和平岁月,各国大幅度缩减军费,同时,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延缓了美军火炮更新的步伐。于是,美军开始仅打算对M1918炮进行改进,还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开脚式”大架,希望能改善M1918炮方向射界,从而更方便地在战斗中进行火力转移。但是,当美军进行改装时却发现不仅改动量太大,而且改进后火炮的火力性能也难以达到未来战争的要求。于是美军只得另起炉灶,开始研发国产的155毫米榴弹炮。新炮的研制交给了美国的老牌火炮生产企业——岩岛兵工厂。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美军M1918式榴弹炮

美军向厂商提出的要求是:新型155毫米榴弹炮的重量要适中,要便于汽车牵引,利于摩托化行军;射击精度要高,威力要大;要有足够的射界和射程,可凭火力控制更多区域,才能适应未来战场对炮兵火力的要求。一句话,新炮要做到“射程更远,运输更快,威力更强”。同时,在保证上述性能的前提下,成本要相对较低。

美军研发火炮,通常采取“火炮和炮架分开研制,再将二者组合”的方式。岩岛兵工厂研制新型155毫米榴弹炮也是如此,他们先是分别开发了新型T3式火炮和T2式炮架,然后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是新型的155毫米榴弹炮。研发工作最终在1941年完成,新炮被命名为M1式155毫米榴弹炮。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定型后的M1式155榴弹炮

性能强悍

在行军状态下,M1炮长7.32米,宽2.44,高1.8米,全重5.8吨。与M1918式榴弹炮相比,该炮重量增加不大,其换装了23.4倍口径长的身管,内有48条膛线,炮弹初速达563.9米秒,最大射程达14.6千米。这种新型大口径榴弹炮可发射美军绝大多数弹药—普通榴弹、杀伤子母弹、发烟弹、照明弹、化学弹等。值得一提的是,二战结束后,美军还计划使用该炮发射W48式核炮弹。由于使用了新型开脚式大架,M1炮的方向射界范围是从左24度至右25度,高低射界范围是负2度至63度。该炮最大射速为4发/分,持续射速为40发/小时。其综合性能远超老式M1918式榴弹炮,完全达到了美军对新型大口径火炮的要求。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M1榴弹炮模型

M1炮仍使用较老式的间隔螺旋式炮闩,这种炮闩制造工艺复杂且无法配置自动装填设备。但在当时的战术环境下,采用这种炮闩能降低结构重量,符合美军的设计需求。同时,该炮采用“间隔螺旋式炮闩+塑形紧塞具”的设计,发射炮弹时只需使用药包,无须使用成本较高的药筒,节约了不少成本。该炮采用了弹簧式平衡机,这也是它在外观上的一个明显特征。这种平衡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缺点是重量较大。M1榴弹炮使用液体气压式反后坐装置,制退简和复进筒上下布置,中间以液路连通。为方便车辆牵引,该炮使用了气动制动器,炮轮上也有手动制动器。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M1式155毫米榴弹炮,弹簧式平衡机清晰可见

二战征途

由于1941年才完成研制,M1式155毫米榴弹炮一开始并未大量生产装备美军,1942年全年仅生产了19门,大规模的生产在1943年才开始。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M1式155毫米榴弹炮4035门,在美军所有口径105毫米以上的支援火炮中,产量位居首位。二战中,美军炮兵通常以营为单位编入步兵师。每个装备M1榴弹炮的炮兵营下辖3个火力连(每连4门火炮),另编有弹药与维修分队,独立作战能力较强。作为美军师级炮兵支援火力的支柱,M1榴弹炮既可凭借射程和火力执行师级作战纵深内的火力支援任务,也可承担一些反炮兵作战任务。与同时期德国炮兵大量装备的SFH18式150毫米榴弹炮相比,M1榴弹炮虽然较晚定型,但重量较轻,在使用普通榴弹的情况下,射程也略远一些。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战场上的M1榴弹炮

凭借M1榴弹炮的强大火力和准确精度,美军在二战中发展出了“火力中继”战术:当本方部队准备进攻作战时,在预定进攻路线上相隔一定距离便设立一个火力支援点,一直延伸至作战目标附近。待进攻发起时,这些火力点梯次掩护进攻部队前进。美军凭借该炮,在欧洲和北非战场与德军作战时完全不落下风。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作战时,M1榴弹炮在面对日军的老式150毫米榴弹炮时,更是占尽优势。同时,美军炮兵实现了摩托化,M1榴弹炮与其他参战国的同类火炮相比,在机动性上的优势非常明显。M1榴弹炮也因此成为美军炮兵支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美军M1式155榴弹炮阵地

二战后,美军对M1炮进行了改进,并根据新的编号规则,将改进型号命名为M114式榴弹炮。在M114式榴弹炮的基础上,美军又开发了M114A1和M114A2两种型号,这些155毫米榴弹炮,长期是美国炮兵的主力装备。M1榴弹炮和其衍生型号产量巨大,在二战期间就被大量提供给美国的盟国。战后,该炮扩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成为战后西方世界155毫米火炮的标配。155毫米的口径,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北约的标准火炮口径。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像美国一样,对M1榴弹炮进行了改进,如加长火炮身管、增加炮口制退器、添加抽气装置等。经过改进的M1榴弹炮也因此具备了很多二战后新型火炮的特征,甚至可发射火箭增程弹、底排弹等新弹种。直到今天,M1榴弹炮及其改进仿制型号,依旧凭借经典的设计和优良性能,仍然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服役。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越南军队仍然装备该炮

作为二战反法西斯战线的成员,中国根据《租借法案》接收了不少美制武器。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就装备了36门155毫米榴弹炮。有不少军迷认为,这批火炮便是M1榴弹炮。其实,性能先进的M1榴弹炮优先装备给美军,中国远征军装备的是M1榴弹炮的上一型号—M1918榴弹炮。该炮虽是一战时的产品,但体积、重量均小于M1榴弹炮,更适合在缅甸丛林作战,性能也足以对付日军的火炮。中国军队与M1榴弹炮的缘分真正开始于朝鲜战争。

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军直接交手。最开始,美军对志愿军灵活多变的战术完全无法适应,因此屡尝败绩,仓皇撤退。M1榴弹炮这类运输相对困难的重装备,自然成为志愿军的战利品。在苏式武器尚未交付之前,这些美军“送来”的重炮为改善志愿军炮兵的装备状况作出不小贡献。不过,近6吨重的M1榴弹炮,需要用卡车或半履带车拖带,难以在鲜复杂的山地实施机动。再加上志愿军缺乏车辆,制空权又被美军掌握,因此,在朝鲜战争初期的机动作战阶段,志愿军缴获的M1榴弹炮只能“雪藏”起来,无法令其发挥太大的作用。到了战争后期,进入到阵地对峙阶段,M1榴弹炮的强大火力才逐渐得以发挥出来,在上甘岭战役中,该炮就为志愿军立下大功。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云山战役中的美军M1式榴弹炮,基本被志愿军缴获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发起了“摊牌行动”,叫嚣“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上甘岭战役就此爆发!美军准备十分充分,志在必得,为争夺面积仅3.7平方千米的两个高地,他们在上甘岭3000米的正面。投入了16个榴弹炮营,共280门大口径火炮、一个高炮营、一个火箭炮营、一个重迫击炮连和两个坦克连,这个火力密度远远超过二战的标准,再加上“范弗里特弹药量”,美军认为,凭借强大的压制火力,只需动用两个营的兵力,五天内就可以拿下这两个高地,伤亡不会超过200人。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范弗利特弹药量”下美军打完的炮弹壳

然而出乎美军意料的是,“上甘岭战役”成为现代战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美军的豪言壮语也成为世界笑话。虽然当时的志愿军炮兵装备仍不及美军,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已经颇具规模。据统计,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参战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多达133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M1榴弹炮!尽管当时志愿军已经换装苏械,装备苏制火炮。但M1榴弹炮仍然是重要的压制火力。该炮不仅是志愿军手中口径最大的榴弹炮,而且射程远、精度高,既能压制敌前沿阵地火力点和迫击炮阵地,还能打击在敌纵深集结运动的敌军。面对强大的美军,志愿军及时调整部署,将炮兵火力集中于上甘岭方向。一时间,上甘岭地区双方大口径火炮云集,美国军队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将上甘岭山头削低2米,志愿军阵地被炸成半米多深的土沫!志愿军炮兵也不示弱,也向敌发射了35万发炮弹。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志愿军利用M1式155毫米榴弹炮轰击敌军

由于美军炮兵实力还是要强于志愿军,所以志愿军进行的反炮兵作战,都是利用灵活的“游击战”战法,将火炮分散布置和坑道相结合,利用美军炮兵骄纵轻敌,重点打击美军前沿的迫击炮群和榴弹炮阵地,志愿军炮30团五连曾经使用一门M1榴弹炮,在全纵深内实施机动和火力支援,一个月的时间里,击溃美军十余次集团冲锋,击毁美军105毫米以上榴弹炮48门、迫击炮3门、坦克7辆,弹药库10座,创造了我炮兵历史上的奇迹!全连荣立一等功!美国的战地记者就曾经坦言:“上甘岭战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美国通讯社也称:“共军的炮火经常使进攻的联军陷于瘫痪,使那些爬上山顶的联军全军覆没”!

M1式155榴弹炮:美式重炮的开山之作,志愿军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这就是那门创造奇迹的M1式155毫米榴弹炮,现陈列于博物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