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1亿人正被这个“隐形杀手”威胁,居家康复可总结成4个字!

  平凡的人 2020-10-20

每到秋冬季节,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就人满为患,尤其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老年朋友占了大多数。据统计,我国慢阻肺在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3.7%,10年间激增了67%,患病人数超1亿。

慢阻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隐形杀手”,因为从发病到形成,往往需要经过5~10年,这期间患者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点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但并未放在心上。尤其是有的吸烟者,认为吸烟有点咳嗽、早晨有点痰很正常,不用去看医生。这也导致很多人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等症状较重时就诊,此时的肺功能已经明显下降,治疗效果也不好。因此,对于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比如抽烟者、反复咳嗽或咳痰者、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更要警惕,应从40岁就开始检查肺功能。

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是不能彻底治愈的,只能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在病情容易反复的秋冬季,更要重视规范治疗,这样才能改善预后,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不同的阶段,其症状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均不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用药搭配选择,防止过度用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此外,慢阻肺的康复护理,尤其是居家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在病情稳定的阶段,这是临床治疗的延续。患者主要从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调理、科学锻炼、家庭氧疗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管理。

室内空气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原因之一,可直接损伤呼吸道的黏膜,同时可以刺激气管平滑肌收缩,诱发气道痉挛的发作。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戒烟是必须做的(当然也包括家人戒烟),特别是在居家环境中吸烟,烟雾得不到扩散,对呼吸系统危害更大。有研究显示,室内烹饪过程中传统燃料的使用及油烟等大大增加了女性患慢阻肺的风险。因此,应改善烹饪习惯,减少长时间高温烹调(比如油炸等),正确的做法是“热锅冷油”来炒菜;经常开窗换气和正确安装使用设计合理的抽油烟机;减少烹饪时间;分隔厨房与起居室(避免开放式厨房),以免油烟污染整个室内;使用清洁能源(如电磁炉、高压锅、微波炉等)。经常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手段,有条件者室内可以安装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或摆放一些绿植。对于有明确气道过敏病史的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屑、螨虫等。

家庭氧疗




家庭氧疗对于延缓慢阻肺疾病的病程进展和肺功能减退,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慢阻肺患者都需要家庭氧疗,家庭氧疗是有标准的,一定要有专科医生的指导,一般来说,不吸氧的情况下,如果动脉氧分压<55毫米汞柱,或者血氧饱和度<88%,才建议进行家庭氧疗。家庭氧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长期坚持氧疗,对于达到氧疗指征者,医生会建议终身氧疗。吸氧要持续,每天吸氧时间不低于15个小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时间越长越好。二是低流量吸氧的原则,氧流量1~2升/分钟,如果给氧流量过快,浓度过高,会出现呼吸抑制,甚至肺性脑病。一般来说,应用鼻导管吸氧是家庭里面最常规的一种方法,因为它操作简单,同时易清洗维护。对于长期氧疗者,应定期复查,以便了解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医生可发现并解决病人在氧疗过程中的问题。

呼吸训练




慢阻肺患者坚持运动可以增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肌力,提高免疫力及心肺功能,大大改善生活质量。运动中的呼吸功能训练尤其重要,主要包括缩唇呼气法和腹式呼吸,吞吐气息时要“慢”。缩唇呼气的方法是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口形)缓慢呼气4~6秒钟,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不要过大或过小,以呼出气流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适度。腹式呼吸时用鼻缓慢吸气,同时挺腹,然后用口缓慢呼气收腹,同时放在腹部的手加压,反复训练,每日训练2~3次,每次10~15分钟,掌握方法后增加锻炼次数和时间,力求成为患者不自觉的习惯性呼吸形式。需要注意,慢阻肺患者任何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均应量力而行,比如病程长的患者常合并肺气肿、肺大疱,突然用力会引发气胸,所以应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突然用力抓举重物等活动。

饮食调理




慢阻肺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因为长期超负荷呼吸做功,会消耗自身大量的体能,需加强营养、合理进食。日常饮食应遵循“三高”原则,即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比如肉、蛋、奶,以及各种新鲜果蔬等。但应避免一些高糖以及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糕点、苹果、大豆等,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也要少吃,以免引起上腹饱胀不适,加重气促、憋气等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说,慢阻肺多有咳嗽、咳痰的症状,与肺脾、肺肾都有相关性,所以脾胃的运化会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来说脾湿生痰,所以建议患者少吃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脾胃的负荷,减少痰湿。

来 源 | 医药养生保健报

作 者 | 沈新明

编 辑 | 刘丹彤

审 校 | 丁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