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练习楷书打格会助你进步神速

 事奴 2020-10-20

和同道聊起来写字打格的问题,赞同者有若干理由,反对者有理由若干。困惑许久,不如将自己的实践体会说出来,供大家批判。

老人们常教育晚辈说话、做事不要出格。这里的“出格”最初是来源于什么呢?思来想去,大抵是来自于习字打格吧,有格式就会有规范,尤其是习字的早起阶段。这是否说明古人写字尤其是写楷书,都打格呢?

翻阅很多古人拓片字帖,甚而颜柳欧赵,很多经典的字帖也打格。偶尔看一本书说,启功先生遇郑重送人字的时候也打格。

看来,习字打格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初学者用米字格,九宫格,对照字帖,做到每一笔画的模仿,能更快更好的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中后期用田字格和口子格,不仅可以控制行间距和列间距,还能体会不同字的大小与位置,更能逐步练习每一笔画的精雕细琢。所以,一定的写字打格是向成熟阶段发展的必要手段。

有朋友请我教小孩子写字,我的第一课就是教他们叠纸打格子,因为我认为这是培养他们良好书写习惯以及做事周密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打格还是楷书练习者书法修行的重要环节。坚持自己打格,会增强人和工具的亲密度,也能有效克服心浮气躁的性格缺点,自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长此下去,不仅更容易理解字体的大小结构,还会对字在作品中的位置有更好的把控,这非常有利于后期创作时对字数和整幅谋篇布局的处理。

墨白长期使用自己打格的纸书写。一个偶然的机会,将格子打在纸的背面,书写时发现从正面根本看不清边框,若隐若现中尝试着写一阶段,才明白没有事先打格也能写出行列整齐的东西来,究其原因,是在楷书书写时,所要对齐的并不是每一个字的某一个边沿。字体大小和结构不同,对齐所有字的上边,或者下边(左右同理),都不能做到整齐划一,行气通顺。事实上每一个字都有一个隐形的中心,暂且称之为“重心”吧,将所有字的重心对齐至一条直线,则行列就整齐划一了。因此在下笔前首先要找好某字的重心,根据重心的位置,就可以确定第一笔落纸的位置了。所以,在方格纸里写字时,重要的是训练每一个字在格子里面的位置,也就是找重心,进而确定落笔点。

所以现在虽然不知道老先生不打格能写整齐的方法,至少知道,经过训练,不打格也能做到行气不断。但打格的训练以及重心的确立肯定必不可少。

曾经和一位长者聊过。他反对打格,坚称自己从不打格,而且说叠纸或者暗格都不可以。但的作品看起来非常的规整,字体大小行间距字间距非常均匀。总是不明白他老人家是如何做到的。

但长期这样,往往会囿于“格”的限制,写起来放不开手脚和思路。尤其是书写行书和草书。能够做到打格和不打格两种练习方式间隔进行,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