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 新书任性送了

 傅佩荣 2020-10-20

 “想要这套书?我送你啊!”

傅佩荣著《哲学与人生》上下册,出版日期2018/01/30,天下文化。

傅老师2017年推出的260集音频课《哲学与人生》同名台版书籍出版了!拿到实体书的小编惊呆了啊!厚厚的两大本!洋洋洒洒45万字啊!为了让广大听友、书友们第一时间享受到傅老师的劳动成果,我们就把这套书送给你吧!没错,就是免费送!送2套!文末图片扫码参加抽奖!周六中午12点整自动开奖,礼品周一寄!(任性包邮哦)

小编有预感中奖的就是你哦!

摩拳擦掌抽奖前,请先欣赏傅老师为新书做的序。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五十年前我开始念哲学。我的学习顺序是:先西方,再中国。这种顺序使我了解一套高明的哲学必须兼顾三点,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这三点听起来像是专业术语,是少数哲学家才能做到的要求,事实上不然,每个人都是或隐或显、或大或小的哲学家。

想知道多一点,深一点

“哲学”的原意是“爱好智慧”。凡有理性之人,无不希望知道多一点、深一点到了最高层次,不正是爱好智慧吗?平常与人聊天,少不得要澄清概念:“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一类的话可以减少误会、改善沟通效果,使彼此更为明白真实的状态。希腊时代的柏拉图留给世人一部《对话录》,其中大多数篇章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对话过程即是思想的辩证过程,谁对谁错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你有资格做裁判吗?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判断,像“今天很冷”,“张三很勇敢”。任何判断都需要衡量的标准,称为判准。那么,判准要如何设定呢?到法院去旁听一场律师的辩论,就会明白庄子在《齐物论》所说的意思了:当两人辩论时,天下没有人可以担任裁判。哲学的任务在此更进一步了,要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等等的判准。分辨的过程远比结果更具启发性,因为你由此知道双方的立场,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理性论还是经验论,生命哲学还是历程哲学,然后再往下细分。一个人不必争取天下人的认同,但至少要了解自己在说什么,以及为何这么说。

请说出你的答案,哲学家!

最大的挑战,是建构系统。可以建构系统的,才是哲学家。所谓系统,是指能够回答一个问题:自然界与人类有没有“来源与归宿”?来源与归宿是一体之两面,从哪儿来的也回哪儿去,庄子在《大宗师》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意即:那妥善安排我出生的,也将妥善安排我的死亡。我是如此,万物亦然。在庄子看来,答案即是“道”。在西方,则答案包括:柏拉图的“善之理型”,亚里斯多德的“第一不动之推动者”,中世纪以来的“上帝”,或“存在本身”。这些名称都指向那唯一的来源与归宿。

代表作

能做到建构系统,才可以清楚回应“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至此确立。由此不难理解为何要说:“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脱离人生,哲学是空洞的。”我自1985年起,在台湾大学为全校同学开了一门通识课程,名称就是“哲学与人生”。这门课被同学们评选为最优通识课程,反映了年轻心灵对人生的关怀与对智慧的向往。以上课录音为底本,修订成书于2003年出版,又于2005年在大陆出版,印行的正版与非正版的总数约有80万册以上。

加量更加值

2016年秋,线上课程开始风靡,我受邀把“哲学与人生”重讲一遍,每集10分钟,共260集。我珍惜这样的机缘,于是认真思考这些年的学习心得,在3个月内完成这个录音工作。由字数与篇幅看来,新版的材料比原版增加50%以上。增加的部分有西方的,也有中国的。对西方哲学,我努力做到选择重点与忠实介绍;对中国哲学,我的心得与新见就远远超出原版的范围了。我还在继续学习与思考中。

天道酬勤

新版的完成,要特别感谢王喆先生与他的工作团队。王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核工程方面的高材生。他事业有成而热衷求知,参加我在民间开设的一系列国学经典课程,熟悉我的哲学立场与人生观。最初他表示有意把“哲学与人生”的音频改写为文字时,我还有些疑虑,怕给他添麻烦,也担心工作成效未必理想。结果呢?只能用“喜出望外”来形容我的心情。他还为许多重要引文找到出处,方便读者参考。总结自己50年来的哲学心路历程,这本书无疑是最贴近时代与社会的,希望与读友共勉。

2018.01.09 台北

还等什么!快扫下图中小程序二维码啊!

点击图片进入,听傅老师细品《哲学与人生》。

终于可以边听课边翻书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