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传》反映的是标准的儒家思想吗?(视频)

 傅佩荣 2020-10-20

《傅佩荣易经入门17讲》节选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

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

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

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伏羲氏(《系辞传》称为包牺氏)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迭为六十四卦;姬昌(后称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则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

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


在《傅佩荣易经入门》免费课程的学习中,傅老师谈到《易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你是否赞同?你是如何理解的?

 

瞳**

学生不才,对中国几千年各大流派的思想不甚了解,为了完成作业,特地去恶补了道家和儒家思想著作,再结合自己平时占卦的实践心得来看,我赞同傅老师的观点。 我们接触的易经除了原文,所看到的注解基本都是朱子、孔子所注。而这两位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字里行间反映的都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而翻阅道家老子、鬼谷子的著作,主要的思想是“顺其自然”,讲求化解、调和,但也有与儒家思想重合的地方。其实《易经》里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子,比如乾卦上九爻曰“亢龙有悔”,我个人的理解是龙飞的太高会有悔意,毕竟天和地已经是两个极端、顶点了,龙飞的再高也飞不出天的高度,这和道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 思想相吻合。 综合的来看,学生认为各大流派的“子”都是道德高尚的人,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他们教化人们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这两大学说没有过于泾渭分明的界限,只是呈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当然学生读书甚少,刚刚踏入国学之门,恐有疏漏理解不周之处,请前辈们批评指正。

莉*

儒家历来都是以其慷慨的济世情怀和积极的入世姿态而标显其学派特征的。追求成圣成贤或君子、仁者,一直是儒士们理想的人生取向和人格目标。以《易传》为集中体现其特征的儒家圣人,作为忧患意识的主体承担者是通过体道、设教、立功、祟德的任务与功能来表征其地位的。

谢**

读书太少,谈儒家道家家可不敢谈。 作为《道德经》爱好者说说自己的分析: 《道德经》以先后天八卦和易经的方法论为主,比如在讲人的思想品德时候并没有给出具体标准,而是给出方法论: 三知三守。思想:知其白守其黑(客观现实的阴阳规律) 人品:知其荣守其辱(社会群体的阴阳规律) 人德:知其雄守其慈(人自身的阴阳规律) 具体知多少守多少,并不是讨论重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还有像为无为 事无事-味无味-上三无, 黄老的核心方法论之一,也是同理。 作为黄老爱好者在看《易传》时候就会有一种全新体验。 除了傅先生在课里简单提及的宏大理想和深刻道理外,我的感受是《易传》更多的是在描述联系,或者说关系。 比如《系辞传》就在总结卦象的关系,就是宇宙法则在天地间的映射:尊卑、贵贱、动静、刚柔, 这些就是万物,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最终总结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后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对应,比如: 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 礼仪。这些后天变化出来的人类社会寻常伦理和卦象之间的对应。 一句话总结就是: 完善八卦和天地万物的映射关系,最终推导出一套符合这种映射的社会活动规律和规范,来帮助人们认知现在并预测未来,并指引人们的行为。 这是《道德经》不太讲的,可能也就是更偏儒学的地方吧。

樱桃***

我记得傅佩荣老师说过,在易经里“君子”这个词在六十四卦里出现了五十三次,而在道家的书里君子这个词出现的次数却寥寥无几,可见易经里反映的是儒家的思想。我们知道儒家对于培养君子有自己的一套见解,而有君子的地方就会有小人。而在易经里君子和小人也经常出现。儒家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而在《易经》里也会有这样的话语相对应,如: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有反过来说的,可见确实如此。

支*刚

《易经》的思想体系之我解:系辞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揭示了作為究竟真实的太极,太极展现出天地两种体式,天地两种体式展现出四季的现象,四季的现象展现出八卦,八卦决定了吉与凶,由吉与凶再衍生出伟大的功业。一个伟大的思想必须合符2+1的体系,八卦与创造功业的人就是2,太极就是1,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系统,太极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属。人是万物之灵,能够观察天地之道,以安排自已合理的言行方式。以中国传统儒家来说,人一但真诚,就与究竟真实有了关系,内在就会有力量源源不绝要求自已做该做的事,向着完美的目标前进。因此易经思想体系是伟大的,它可以与西方顶级思想同在一个髙度,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易经》就是典型。

云鹤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和群经之始,对后世经典都有影响,易经是源,后世经典是流。儒家和道家从不同方面发展了易经,道家强调阴柔无为,儒家强调阳刚健行。道家是出世无为,儒家是入世有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道家和儒家不是对立的,道家强调无为的同时也有积极作为的一面。儒家强调积极作为的同时也说知进退,适可而止。道家谈天地之道也提到君子。儒家倡导君子也谈天地。因此道家和儒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各有侧重,道家突出了地势坤阴的一面,儒家突出了天行健阳的一面。

李*李

个人观点如下: 我们现在学习《易经》主要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份,经是伏羲氏和周文王的基本卦像和卦辞爻辞组成,传是用来解释经的,是由孔子和他后代一起努力集合而成的,是儒家思想的发挥,易经里面主要是告诉我们怎样趋吉避凶,也就是利与害,怎样有利,怎样有害,但如果只讲利害有时取舍就会伤害到道义,所以配合易传就会比较完备,易传里面的内容就会告诉我们在怎样避开凶险的同时,有利我们该不该得,如果伤害道义,伤害到人性宁可不得,所以这就是标准的儒家思想,修德为重,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再如易经乾卦的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白话文就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一生要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德行,不断行善,实现人性的要求,因为人性向善。这也是标准的儒家思想,一句话易传是观察天之道,以安排人之道,是以人为中心的儒家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挥。 而道家是以道为中心,极少谈到君子,像君子一样的人,道家认为万物由道而生,最后回到道里面,消失到道里面,人也是万物之一,在道里面一往平等,是一个整体,无得失,问题,道家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什么,因为都是在道里面,是以道为中心。而易传显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学说。 所以最后结论为易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而非道家。 以上为个人愚见! 

游**下

易经是上古最古老的一部典籍。道家与儒家也受其影响。周文王写了卦辞与爻辞。反应在人类生活中人们希望透过64种自然现象得到启示,从而可以趋吉避凶。儒家希望人在遭遇顺境逆境时,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居安思危,反身修德。这些的前提是伏羲氏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界的八种现象画卦去引深其道理。所以我认为易经是用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用道家的思想效法自然。

青*水

个人以为卦爻辞和大象是独立一体,其余的又是一体,大象和小象差距很大,怎么看都不像一种风格。君子在大象里最初的意思应该是指君王的。后来才引申到儒家的君子。易经的思想体系是独立的体系,是这个世界的说明书,包含了儒家和道家,儒家的入世为用正应上卦,道家的出世为体正应下卦。把自然对应在卦中,我们不能让时间停止,把人对应在卦中,我们有选择成为上卦位和下卦位的可能。儒家为阳,道家为阴,从这个角度看,易经以乾卦开始,说归于儒家免强说得通。

*慕*

傅老师谈到《易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我是这样看待的:一、《易经》主要反应的是儒家的思想,我赞同,有一部分也反应了道加的思想。例如:《易经》第十五卦《地山谦》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思想是相通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与《易经》系辞传里面一阴一阳之谓道,与说卦传里面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里面的“阴、阳”所指相同,《易经》“三才”之说与《道德经》里面“二生三”的三有神通之处。二、现在《易经》传世的只有儒家作注的版本,或许有道家的思想失传的版本,而有待后来人发现。或本来就有道家的思想,而现在人只侧重于儒家方向去解读。三、《易经》这样重要的典籍,当时或者后来的道家都视而不见,应该不会,或许是《易经》只作为周朝秘密经典而不示人,而有道家思想人不得。

英**超

收看了两遍傅老师的课,对《周易》的来源及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商朝西伯姬昌仁德智慧,治邦有方,天下归心。三分天下有其二,商纣王将西伯拘押在羑里七年。姬昌演绎《易经》八卦成六十四卦,撰写卦辞、爻辞,完成了《周易》。我觉得姬昌一定是把周邦国发展及治理经验教训,以往卜筮的结果及验证,对未来周邦国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都通过新的《周易》,以相对隐晦的言辞表达出来,留给后人。 傅老师告诉我们,爻辞也有周公补充或史官、卜官完善。这非常符合《周易》内容。 关于《十翼》,并非孔子亲作,一定是孔子的易学弟子们辑录而成。类似《论语》的集成。《十翼》的儒家思想体现的明显而深刻,称得上儒学经典。可能借鉴吸收道家的一些思想,但绝非道家本身。 《易经》历经三圣伏羲、文王和孔子的传承发展,逐渐成为六经后来十三经之首。易学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被诸子百家及历朝历代士人发扬光大,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等领域,被视为源头活水,倍受推崇。 了解《周易》的由来和发展,才能更加珍惜学习《周易》的机会,才会感悟《周易》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刘*涛

首先赞同老师的观点,易传中表达的是儒家的思想,理由有二,一、从表述方面来说,《易经》彖传、象传中有大量“君子”的表述,譬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是儒家树立起的理想人格的化身,道家基本上不用这个称谓;《系辞传》中有大量的“子曰”,这是后代学子对老师的称谓,儒家以社会发展为己任,有教书育人的传统,从孔子以下,曾子、有子、孟子都有许多学生,而道家重视的是翻越智慧的门槛,安顿好自己的生命,道家的老子、庄子都没有亲传弟子,所以,《系辞传》中的子曰应该是儒家弟子对自己老师的称谓。二、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易传中的内容会提醒大家除了利害以外还有义,考虑正当性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另外,个人认为,儒家和道家好比禅宗中的渐修与顿悟两派,修行的方式不同,最终的指向,最根本的信仰有一致性,所以,儒道可以分彼此,却不必争高下。


《傅佩荣易经入门17讲》视频课程已经邀请了1568位同学在群内免费学习通过近1个月的学习,他们共完成了1557次作业,其中有356名同学完成了第一次月考,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