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与千寻》轰动的背后,那些《山海经》远古神话的魅力

 傅佩荣 2020-10-20

时隔18年之久,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终于登陆中国。这部曾经在全球引发轰动效应的动画片,是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2001年的作品。宫崎骏说,他的许多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山海经》。当我们为《千与千寻》中光怪陆离的神怪场面震撼时,真正使我们着迷的到底是什么?

2019年6月21日,《千与千寻》在中国正式上映,引发了中国网友的一片热议。导演宫崎骏曾表示,他的许多灵感源自古老的《山海经》。

实际上,日本的鬼怪形象,有60%以上脱胎于中国的神话传说。而作为东方神话鼻祖的《山海经》,更成为众多神仙鬼怪形象的最初来源。

在《千与千寻》中,我们不难发现《山海经》的蛛丝马迹。

还记得影片中那个庇护千寻的“锅炉爷爷”吗?

他竟然长有六条能随意伸缩的手臂,样貌吓人,但是内心善良。

这种“六臂”的构思很用心,《山海经》中有其渊源。《山海经》中不乏六足、六臂的神怪,而且这些“六”字辈神怪,大都被赋予长生、忘愁、不迷等效用。说明白点,它们都是对人类有益处的。

还有,电梯里那个巨大的白色“萝卜神”。

“萝卜神”的形象,来自日本神话中的“御白样”,是农业之神、蚕神、马神。而“御白样”的原型,就是《山海经》中的蚕神,又叫“马头娘”。

关于蚕神,《山海经 海外北经》中有最初记载,后来这个传说被逐渐丰满:

有个女孩的父亲久出不归,她盼望父亲回家,起誓谁能找回父亲,她就嫁给谁。

家中的白马听后,飞奔而去,将父亲载回。女孩欲嫁白马,父亲不同意,还把白马杀掉,剥皮晾在院中。

一日,马皮忽然飞起,携裹女孩而去。过了几日,有人发现马皮裹着女孩悬挂于树上,化为蚕而吐丝,于是人们把她供奉为蚕神。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脸怪”。

它结合了日本能剧的形象特点,但是“无脸怪”形象最根本的特性却来自《山海经》。

《山海经 西山经》中记载了一种神怪,名叫“帝江”。其中描述帝江:像一个巨大的肉囊,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却懂得歌舞。

对照影片中“无脸怪”在汤屋的情形,是不是如出一辙?

《千与千寻》展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神怪画卷,使人震撼而流连忘返。

在欣赏这个神怪世界的同时,你是否想过,真正使我们着迷的到底是什么?

傅老师说,真正使人着迷的,其实是源自《山海经》古老神话的魅力。

神话的目的,在于提供原型,使人在时间的流变与空间的局限中,可以不断回归原始的、完美的理想。

《山海经》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宇宙之间,万物有如生命共同体,相互转化,彼此感应。

山海之所经,神明之所成,人类寄托其间,可以和谐均调。

我们知道,神话的诞生是呼应人的需求。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先民,时刻面临着自然界、战争、疾病与死亡的挑战。人类要生存下来,就要与这些挑战周旋。

自然界的力量太强大了,使人心生敬畏,视为神明。所以,我们在《山海经》中看到,山、海、风、雷、日、月等自然物都由神力主导,神的形貌呈现为各种“人与动物的组合”。

有“人首兽身”(如龙、虎、马、牛、羊、蛇、鸟等);还有少数“龙首”加上人身、鸟身、马身;也有“鸟首”龙身的。

这显示了人类希望神灵可以摆脱动物躯壳,与人类沟通。只要神可以沟通,人就可以免于无知、无奈和恐惧。

部族战争在《山海经》中,以黄帝与蚩尤之战所占篇幅最大。蚩尤的形象异于常人,其状如兽,又具有超能力,能够搬动风雨,代表了“恶”的力量。

而黄帝的部落却出现了指南车、纺织、文字等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发明,被作为“善”的代表。

这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于善恶的分辨,寄托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理想。

面对不可避免的疾病与死亡,人类开始向自然界寻求药方。《山海经》中记载了各种珍奇的植物与动物,有的可以使人“停止”腹痛、呕吐、耳聋、风寒、生疮等;有的则可以使人“不会”忧虑、迷惑、害怕、嫉妒、痴呆、做噩梦等。

这代表古人相信,人的生命属于自然界,所以人类身心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解决的秘方。

今天,当我们靠近《山海经》那些古老的神话时,远古先民那种应对挑战、渴望生存的理想,就如同埋藏在人类体内的“基因”一样被唤醒,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这或许正是《千与千寻》轰动全球,使人们流连忘返的原因吧。


点击文末右下角 “在看” ,让更多的朋友学习傅佩荣教授的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