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当追求纵横两面的发展,才更有意义,感谢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与享受

 傅佩荣 2020-10-20

第一时间就买到了傅老师的《哲学与人生》。

到目前我已读了两遍:第一遍精读,每章每节都认真地看过,看到有趣的地方,有意义的地方,做好记号,写下评语。

第二遍略读,将每一个划下记号的地方认真地再读,回想品味,常常有新的收获。

我还想再读第三遍,这一次要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整个章节的脉络与框架。

虽然每天都在读,但每次看到书中的内容,还像是初识一样,先生的书真是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不已。

看先生的书始于十年前,那时我35岁。

从第一套解读(解读易经、解读论语、解读道德经)系列开始,我就已经为先生的学问所折服。

后来又在网上完成了《解读易经》、《解读论语》、《解读道德经》等视频课程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使我逐渐对国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工作中也有意无意引用《论语》的经典语句;

在遇到需要抉择的事情时,我会用数字卦来看看未来的状况,有重大决策时,会用筹策来进行占卜。

这些工作与生活上的改变,都源于跟随先生学习所获教益。

这十年间,我学习了先生很多著作,包括《国学的天空》、《国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孔门十弟子》、《谈》系列、《讲》系列、《译解》系列,等等。

因为接触先生翻译的《四大圣哲》,以及得到上开设的《西方哲学课》,我对西方哲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都要感谢先生的引领和教诲!

在《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中,先生介绍自己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参考了400多位学者的注解。

我读到这里,不觉汗颜,因为我也经常和别人吹嘘,自己曾经看过至少10个版本的《论语》注解。与先生一比,自己实在是惭愧!

正因为看过其他作者注解的《论语》,更感觉先生注解的最深刻、最透彻。

举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国学微信群里面,大家争论“绘事后素这一成语的意思。

一方认为是在白色的布上画上颜色,另一方认为是在最后画上白色的颜料,互不相让。

我实在看不下去,就将傅老师对此的注解发到了群里。

开始还有人不相信,我又将这段话用马克笔划下来,拍照发到群里,大家终于鸦雀无声了。

我在读《哲学与人生》时,还常常因为先生诙谐的笔调、幽默的情致而哑然失笑。

举几处例子,与大家共同品味:

1、在40多年的哲学教学生涯中,听到许多同学抱怨,说接到台湾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欢欣鼓舞,放榜后一看是哲学系,全家哭成一团。

2、学习逻辑后,说话要设法避免违反逻辑规则,我有一个朋友结婚十年,有一天他的太太跟大家抱怨,结婚十年从来不洗碗,这个朋友慢条斯理地拿出一个笔记本出来说,某年某月某日我洗过一次碗。

3、古今中外对美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一次我去某地讲国学,接待我的是两个单位的职员。有4个人陪我一起吃夜宵,其中一位男士为了对另两位女士表示善意,对我说,傅教授,你很幸运啊,有两位美女来接你,但他随即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说,两位美女环肥燕瘦。偏偏有一位女士长得比较丰满,她立刻翻脸,还非说是指谁,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最后不欢而散。

4、先生在荷兰美术馆,观看画展,三个小时要看60幅名画,那只能走马看花。但是,有一次,美术馆整修,只展出一幅画,用三个小时认真欣赏一幅画。反而更加悟得,“少则得,多则惑。

读《哲学与人生》,我感触最深的,是先生关于纵横人生的观点。

先生说,儒家绝不是只关心现实生活。

教书、做官、造福百姓,只是儒家横的侧面;“善、信、美、大、圣、神”的人生六境,体现了儒家纵的侧面。

儒家要注重人生的横侧面去关怀社会,希望将自己的能力推广出去,照顾更多的人,也要注重人生的纵侧面,仍要对天(超越界)负责。

人的两个方向,横向是到过多少地方,认识多少人,做过多少事。纵向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扎根,即人生的高度和深度如何。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T型人才。

人的知识结构,横向如同T字的一横,在一生中有很多学到的东西;

但有没有一件事情是自己深入学习,最拿手的学问或技巧?那就是T字的一竖,如果将这一竖做好,那就属于纵横人才了。

看先生的书,深刻体会到先生的人生纵横发展的思想,人生当追求纵横两面的发展,才更有意义。

今后不仅要多看世界、多接触社会、多做事情,还要做出业绩来、做出风格来、做出境界来。

感谢《哲学与人生》带给我的诸多启发与享受!

感恩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