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详情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5-29

3.jpg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把人生的历程归纳为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过这样的总结。在他的眼中,人生也有三种境界。 

【一个故事】

在《论语》中,有一段著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诸位弟子座谈的过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这天,孔子和这四位弟子闲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孔子说:“我比你们大那么几岁,好像你们就不愿意和我谈心了。一边如此,一边还老是抱怨说:没人懂我呀!如果真的能懂你们的话,你们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呢?”

子路想都没想,直接回答道:“让我去管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外面遭遇大国的威胁、国内还有饥荒,但我一旦走马上任,三年时间,就能够摆平,让这个国家欣欣向荣。”

孔子笑了笑。接着问冉有:“你呢,有什么理想?”

冉有说:“我去管理一个方圆五六十里地的小国就行了,花三年时间,可以让老百姓吃饱饭。其他的,我就做不到了。”

公西华也说:“我更是做不到这么多,我只能去主持典礼仪式,在里面做做工作人员。”

最后是曾皙了,他一直没有参加讨论。他一直在弹琴。

“曾皙,你的想法是什么?”

琴声渐退,曾皙放下了琴,回答说:“和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但说无妨,只是大家随便分享罢了。”

曾皙说:“在暮春时节,穿上了春天的衣服,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河里游泳,到高台上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禁不住发出赞叹,说:“我赞同曾皙的这种生活啊,令人向往。”

几位弟子的理想人生状态,正好对应了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几种解读。

2.jpg

【三种境界】

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知其然、顺其事。

如同公西华和冉有,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业,勤勤恳恳、本本分分。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最可能接近的状态。

《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对于这种境界的阐述,他说,如果可以有公正的规则和制度,让我可以发挥自己的话,就算是一个拿着小鞭子的小小官吏,我也愿意去做的。

只不过现实往往不那么理想,孔子没有遇到合适的环境去做这样的官吏,两位弟子公西华和冉有也没有能够施展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理想中的舞台上发挥特长。

人生的第二种境界,知其事、致其用。

如同子路,有远大的抱负,要拯救黎民百姓、实现读书人经世济民的理想。在生活里,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思考的是事物的长远发展和深层问题,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施加外力,做出改变。

孔子的弟子子由,从孔子门下学成后,到鲁国的武城做武城宰,实际推广老师孔子的礼乐之教,百姓安居乐业,达成了“弦歌之治”,孔子得知了以后非常欣慰。另一位弟子子贡擅长从事商业,《史记》记载他“好废举,与时转货资”,以至于“家累千金”,成为名商巨富。

孔子对这些弟子的人生态度并没有反对,相反会加以鼓励。这也是一般人对人生境界追求的进阶方向,无可厚非,也值得努力。

只是这还不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第三种境界,用无所用。

如同曾皙一样,他理想中的生活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考虑的不是职业、发展、荣誉,甚至当别人讨论起来的时候他还是在一旁默默弹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曾皙向往的生活是从“我”出发的,追求自我的满足和潇洒,外力对自己没有太大的阻碍。如同上古时代的贤人说的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孔子对曾皙的认同也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潜心于圣贤之道,住在陋巷穷室之中,“一箪食、一瓢饮”,饭都吃不饱,却能够“不改其乐”。

孔子自己在周游列国时,也遭遇过危险,被重重包围、动弹不得的时候,他却还是带领着弟子们“弦歌不辍”,照旧读着自己的书、唱着自己的歌。其中的原因,没有别的,正是出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对“自我”的深入感知,而不把自己局限在现实的牢笼里。

“有用”与否,不再是理想追求的关键,而要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1.jpg

【孔子的教诲】

孔子的言传身教不仅塑造了他的弟子,更深深影响了后代的儒生和学者,进而内化到中华民族的民族血液中。

于是我们从小便知道和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万丈,也倾心于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化蝶流泪。因为他们身上都流淌着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血液,正如同曾皙向往的春日漫游。

其实不必说远,就在孔子身后不久的时代里,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就迎来了异彩纷呈的繁荣,孟子、荀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在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笔下,孟子和荀子分别代表了儒家“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个派别,各自开创了全新的思想理论体系。

什么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什么又是“现实主义”呢?种种分析都被记录在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这本书是冯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学时的课堂记录,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本周六(2017/5/27)晚20:30,樊登老师就将为大家讲解《中国哲学简史》,让我们一起回味孔子的教诲,一起回到风起云涌的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哲学简史.jpg

识别二维码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