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易经中最有趣的一句爻辞,揭示的深刻含意,每个人都应警惕

 傅佩荣 2020-10-20

《易经》坤卦中最有趣的一个爻,就在初六,爻辞说:

“初六。履霜,坚冰至。

意即: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

脚下踩到霜,前面就会有坚硬的冰块。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前面,并不是指方位,而是指将要漫天风雪,结冰很厚。

这句话意在说明:

任何事情都是有迹可寻,所以当你脚下踩着霜,就知道冬天即将来了。

1

著名的历史故事

任何事情都是渐次发展的。

古代有一段很有名的历史故事:

在周朝初年分封的时候,姜太公姜子牙被分封到齐国,成了齐国的始祖;周公被封到了鲁国,就是鲁国的始祖。

这两位“大佬”接到分封的命令,就开始聊天。

姜太公问周公:“你准备怎么治理鲁国?”

周公说了四个字:“尊尊、亲亲。

意思是,要尊重身份地位高的人,亲近有血缘关系的人。

姜太公听完之后说道:“鲁国从此要‘积弱不振’了。

他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讲究“尊”和“亲”,一定是不考虑他们的能力、才华和本事,而是因为身份高才予以尊重,但能力够不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好比血缘接近,我就亲近你,因为你是我的亲戚,即使你能力不够也无所谓。

我们看后来的发展,鲁国就是比较重情感、重道义。

所以姜太公说:鲁国将来会弱的。

接着,周公就问姜太公:“那你将来如何治理齐国?”

姜太公说:“举贤而尚功。

“举贤”,是推举有贤才的人;“尚功”,是把功劳作为当官的标准。

意思就是,齐国要推举有能耐的人,只要有才干就予以推举;有功劳就封为大官。

这是齐国的原则,一开国,就有人订下这套规则了。

周公听了之后便说:“齐国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意即,将来齐国一定有国君会遭遇弒君之害。

后来,齐国果然越来越强,春秋五霸第一霸,就是齐桓公。

但是传到二十四世,齐国就被田氏篡位了。

田氏很懂得收买人心,想办法施恩惠于百姓。

他们用小斛(斗)收租,用大斛放贷。等于百姓借粮食时得的多,还给田氏时,却可以少还。

这样一来,百姓自然都拥护田氏,后来田氏取代齐君,也没有人反对。

2

故事背后的警示

“田氏篡齐”的故事,正好发生在孔子的时代。

当时,孔子听到田常杀了齐国国君,便上朝报告鲁君齐国发生了造反之事,请示要不要派兵去讨伐造反的人。

因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有约定,哪一国发生内乱,其他诸侯国可以组织联合军队,去平定内乱。

但是,鲁国哪来的能力呢?

鲁国比齐国弱小,更别说政权不在鲁君手上,而在三家大夫手上。

所以鲁君回道:“你不要问我,去问那三家大夫。”

孔子只好去问三家大夫,三家大夫当然不同意,他们自己都想把鲁君换掉了。

所以我们知道,在整个春秋时代,其实是天下大乱,哪个国家都不能幸免。

《史记》记载,春秋时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齐国强盛,但是传到二十四世就被田氏取代;

鲁国一直“积弱不振”,却传了三十二世,比齐国多了八世,虽然很弱,但生存得比较久。

由此看来,立国的原则会影响到国家后续的发展,这是没有例外的。

这个历史故事,正印证了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的,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警惕。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绝对不是拼经济,重要的是要有公理,合乎正义,还要注重文化。

3

道理要付诸实践

坤卦初六《文言传》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意即: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吉庆留给后代;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灾祸留给后代。

像臣子杀害国君,儿子杀害父亲这样的大罪,其原因不是一天内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逐渐累积形成的,只是没有及早明辨罢了。

《易经》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说的就是循着趋势发展的现象。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不见得真的能够实践。

如果我们能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例如从小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必定受益终身。

生活习惯尚且如此,更何况学问与德行呢?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坤卦为什么提到“霜”?

我们来看坤卦,在初六的时候,往上一看,全部是阴爻。

“阴爻”一方面代表只能跟着他人走,自己无法独立。

另一方面,从后面的发展就要知道,阴爻代表阴冷、寒冷的一面,也代表整件事的趋势是慢慢形成的。

这就是《易经》中,坤卦“初六”爻向我们揭示的丰富含意,值得大家仔细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