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现代诗词格律?我没见过不知道。但我知道传统的诗词格律,古有《白香词谱》里面有各种体裁的诗词格律的词牌。如什么沁园春、菩萨蛮、长相思、满江红......等词牌子。关于词牌子的形成,我未深研究。不过第一个写出好词的人,后人为其词用昆曲配谱,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曲牌,如[满江红]曲,用箫一吹,就想起岳飞的“怒发冲冠″了。这样[满江红]即是词牌又成了曲碑,后人写诗便按此词格的规律及词句的长短和句子的平仄关系进行填词。 关于如何快速掌握词的问题? 我认为想快速掌握,首先要熟读记背各种不同的词牌的诗词,词牌要一个一个的记背,之后把某个词牌的句诗、韵角及平仄关系掌握好,这仅是第一步,笫二步是要用某个词牌试着填词,最初往往是为了合乎词的句式及平仄关系而机械的填词,往往填出词的格律及平仄关系对了,但写出的诗往往是干干巴巴,缺情少意,内容东一句,西一句不连惯! 关于如何能写出好诗! 我认为一定要多读诗,多看半文言文的读物,增加诗词及文化底蕴,提高对诗词的鉴赏力!多在实践中寻找真情实感!寻找灵感,要想写出好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好诗多与情、景、境界、意境,画面中的声、香、色.、味....融为一体,好的诗词必定会使人在脑海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引人思考!引人入胜。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诗,切勿干憋硬写,脱离实践的为填词而填词,这样是绝对写不出什么好诗的。再有李白用[长相思]词牌填词,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都并不是极其严格的照原有诗牌的平仄关写,多少在平仄关系都有点变动,诗词格律平仄关系的主流对,但往往词格也是束缚诗人发挥的框框,填词写诗之人的灵动、灵活与发辉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体裁是一方面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此体裁基础,上选用什么题材,在什么角度去填词更好。如毛主席填写的[沁园春]雪,写诗的角度,尤如凌空俯视山河大地,祖国的江山尽在一目了然之中,气魄之大,境界之高,纵观古今历史角度去看今朝。在民国时期令当年所有的诗儒大家所敬仰,赞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