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泾河大峡谷

 东营微文化_ 2020-10-21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游泾河大峡谷

图文丨何跃文    编辑丨文姐

泾河大峡谷又称关中第一大峡谷,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王桥镇张家山暨郑国渠首风景区,它西距唐昭陵三公里、东距唐贞陵不足四公里、东南距泾阳县城十六公里,离我家兴隆镇南程村仅区区五六公里。
以前,因峡谷处向东有北仲山、嵯峨山、西凤山横亘,如一堵连绵不断的高墙,阻隔着,很少有人睹其真颜。所幸,南方一客商投资建泾河水电站,似“晋太元武陵人缘溪行”之发现,峡谷景色奇异纷传开来,人们津津乐道,于是投巨资隧洞穿仲山山根,兴建景区游览基础设施,才有了我写《游泾河大峡谷》机缘。
本文所叙,为泾河出谷口不足七八公里段。泾河出谷口为古代郑国渠、白渠、三白渠首遗址所在和近代泾惠渠取水口,其中郑国渠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足见声名。
十一长假,回故乡省亲游玩。弟弟提议游览张家山。
张家山其实就是北仲山一部分,该山对我虽早已耳熟能详,却从未涉足。小时候听说张家山有“筛子洞”,洞中清泉喷涌,常年不断,不知其因便觉神秘,更向往之。有时夜梦张家山筛子洞水,油然出现一片汪洋,深不可测,掉入其中,封闭、黑暗、无助,便惊醒。
过去常闻说张家山漫山遍野是被遗留的雕塑——石人、石羊、石马、石骆驼、石象等动物及门墩、门当、柱顶石、水槽、拴马桩等建筑造型和实用之物。虽未亲见,其制作之精细、造型之精美、气派之宏大,儿时从自家村里所见、所用,已足感受。目下,早已不见踪影,不免惜叹。我去游览司马迁故乡韩城古城,其中庙宇之柱顶石、门墩、门当等石雕石刻,与我们村的庙宇(七十年代大队建校拆了)、村民住宅所用及生产队用的十来根拴马桩相比,相差甚远。
此物何来?盖因仲山(张家山)富蕴优质青石,而唐王十八陵位于这东西一条线山中,窃以为陵寝建设所剩。山附近建大中水泥厂三座,也是此因,便于就地取材。
弟骑摩托带着我,西去三几公里、南拐两公里、折顺清流汤汤的泾惠渠北上,看见郑国渠遗址碑石留影,不足一里又见白渠、三白渠遗址碑石东西相距30米在泾河左岸排列,踩泥泞近看流连。泾惠渠边,如此密集拥挤着这些声名显赫的古水利工程遗址和极其简陋的标识,在我看来就是暴殄天物—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
今泾惠渠也许就流淌在郑国渠上,泾惠渠与泾河写成一个大大的“人”字,一撇为泾河,一捺为泾惠渠。撇显得过于粗壮,捺显得过于纤细,不很协调。
在白渠、郑白渠遗址看见过河测流缆道,心想是不是我早已在黄河水情网站熟知的张家山水文站?自言自语间,弟弟说:“人家写着呢,就是张山水文站!”顺他所指一看,临河岸水泥电线杆上书“张家山水文站”,这让学陆地水文专业,且一辈子与黄河相伴的我,倍感亲切—这可是泾河出谷后一切水文特征来源的控制站啊,我顿生抚今追昔感慨。
继续回大路,路牌赫然有“郑国渠遗址博物馆”、“郑国渠游览区”。西北行不足一公里,左去百米为博物馆、右去百米为景区入口。先访博物馆!院内人流稀少,高台上的主馆铁将军把门,却见整块石头雕刻的巨大的“郑国渠遗址博物馆”石刻背面书“天下第一渠”,感不虚此行。
到景区,北入石头堡垒一般景区大门,存车,北行百米右拐进入古香古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北广场,鞠躬致敬给高约莫十米、手持长柄耜、威风凛凛的郑国塑像后,入服务中心购票乘车游览泾河大峡谷。
游览车没几分钟就满座。启动北上,左拐右转,由仲山阳坡钻入仲山山根隧洞。洞内阴暗,灯光所及,洞壁原石粗糙斑驳,风钻留下的白色印痕醒目。十来分钟之后,前方现光亮,瞬间送来洞天别开,树茂草丰,山影黑魆,为仲山阳坡所未见。
所行道路,随山就势、因势利导,凿山、填壑、缠峰,时而上坡、时而下坡,蜿蜒曲折之态,若非精细计算,车辆转弯不可实现。一边山体陡峭几欲直立,一边断崖幽深令人惊悚,却景色奇异鲜见,叫人目不暇接。正顾盼忙乱间,车陡然下坡,左下方一山坳平展豁然眼前,为一广场,期间棚、屋、洞俨然,人群熙来攘往纷繁。抵达此地,一看,北面凿仙人洞,供人入洞离尘暂时为仙,凿筑漂流槽,让勇敢者挑战。南边凿山成卫生间,东边商场林立,西边空出,深临泾河河谷,迎风接涛。
一打问,说这里是泾河大峡谷第一谷口。
在这里,与弟用完午餐。顺在第一谷口广场西南角在山体上开凿的折折弯弯台阶,下五、六十米,到达泾河峡谷谷底。
在谷底,南望,距离二三公里为泾河出谷口,北望不足三百米为山体所断,峡谷不见,河水无踪;左岸一侧名龙须龙涎瀑的瀑布,挂崖接地,飘白如练,因有河水噪鸣,不闻其声,如在画中,令人生郁起闷。
一看介绍,从此处溯流而上,长5.7公里,可达乘车点黑沟折返。于是,哥弟商议徒步去黑沟,游览“泾河大峡谷”。
泾河大峡谷游览起步处,为一临河山洞,名孔雀洞—孔雀洞?
入得洞去,毫不觉气沉阴闷。原来洞中间隔开门留窗,行走间,时而看山、时而听涛、时而临涧、时而沐风、时而上下高低探看,始终兴致不减,大有南方园林之隐映气韵,尽显设计妙想神功、设身处地深情厚德。
洞中一门以龙须龙涎瀑做帘,借凿门之机,留山石雕刻成巨型青蛙,坐北面南,昂首虎踞,沐浴瀑流,生趣勃然,引来游客争相喧闹、嬉戏、探身疾抚、雀跃留影。
出得洞去,峡谷西去悠长,虽然窄深,却也觉眼前豁然,开始所见峡谷为山体所断样貌,因峡谷有一个拐角为60度的弯道所致。湾名孔雀湾。
孔雀疑问一直飞旋在我心头。见一工作人员,忙上前问:“这湾为啥叫孔雀湾?”工作人员回答,湾头水中有一块石头,很像孔雀。我问能看见吗?指给看看。答,看见看不见都是心里的,没眼睛啥事,你懂得,说完他狡黠揶揄得意地哈哈笑,我也会意颔首了之。心情颇好!
起一个好名字好!英雄不问出处,景名莫探究竟。孔雀湾孔雀聊胜于有,少了品头论足,多了想象空间。
走在此段泾河大峡谷,两岸高高山体陡崖,亲近如久别情侣,时刻想热烈拥抱牵手,使人油然想到郦道元《三峡》名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游览道路,谷底坡稍缓处,人工雕凿平路台阶;谷底陡峭处,遇尖锐伸入河道者,开凿隧洞;遇谷底陡峭且长远者,架设栈桥。隧洞有十余处,都照例开门留窗,以供赏景、透光怡人。栈桥飞架四五处,长短不一,高十米到三五十米不等,漫步而行,颇有凌虚御风快感。
河水冲刷千年雕琢,欺软怕硬,留下河谷坚石,光洁滚圆,雕刻群阵处处。六畜仪容栩栩如生,龟象憨态随处可见。或顽强水流,或昂首啸天,或探头甘泉。捡小轻可移者,被置于游览隧洞中,供游人小憩,或座、或骑、或趴、或依,均感舒适。在满河槽的石头身上,布满奇怪的掏挖水滴造型。这一奇异现象吸引了我,那水滴好像是或正或斜嵌石中,如肥硕蝌蚪,又被刀切开剥离一般。
用刘白羽《长江三日》所引用古时歌谣:“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指的是一堆黑色巨礁,这段话描述精河峡谷也恰切。泾河大峡谷河槽里的石头也是黑硬如铁,江河一家嘛。
河水穿涧路上,跌宕蜿蜒,“物遇其不平则鸣”,清流与礁石戏玩,催开睡莲片片,梨花簇簇,白花朵朵。时而泛白如煮,时而镜湖鉴月,湍缓相间,张弛随型。水声逐隆,闭目可知流急;喧嚣渐息,自是平流如玉。
河水如解剖刀,将地质褶皱切面大面积展露,婀娜多姿。有的如敦煌飞天,有的如仙女弄姿,有的如情侣相偎,有的挤眉弄眼,有的怪象生趣,有的鬼脸逗人。我和弟弟说,这里是学生自然地理实习的好去处,因我就曾去河南信阳南湾水库自然地理实习了,才有此想。一了解,泾河大峡谷本身就有地质公园,也算此想有据了。
游览完成了,到乘车点黑沟小憩,景区工作人员说上游还有景点,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可游完。我此时骶椎酸痛,却推说留点念想,下次再来,反正这里离家也就十来里路。
乘车回程途中,又联想到“泾渭分明”奇观。对泾渭分明之奇异景观的第一次文字记载,是在《诗经》上。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最大支流,这就是泾渭的关系。
泾渭分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水色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异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两条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河水常年浑浊。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候泥沙少,河水清澈。
这是目前的情况。
《诗经》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看来春秋时期是泾水清渭水浊,和现在一般。
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难道我们的诗圣弄错了?绝不会。
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战国后期到西晋初年却成了泾浊渭清,南北朝时期再度成为泾清渭浊,南北朝末年到隋唐时期又复变成泾浊渭清,隋唐以后又成了泾清渭浊。
据记载,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六次反复。其实泾渭两水的清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泾渭清浊的历史变化,与当地植被的保存与毁坏以及水土流失是否严重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在泾水和渭水上游地方开发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条河流含沙量的变化。
回到家中,思绪还在郑国渠,还在泾河大峡谷,翩飞萦绕。
郑国渠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它的建成使关中成为“金城天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郑国渠原本只是韩国弱秦的阴谋,后来却成了秦国富强的利器。这是阴谋者的笑柄,更是历史与人民的公正。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成功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此,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将彪炳千秋、永驻史册。
因少小离家,所见所闻浅陋,第一次游览,走马观花,不了解景区节点参照,尽管想要通过文字与亲朋好友各界人士共享美景、宣介故乡,却无奈信马由缰乱写一气。有“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之嫌。
回垦利区家中,查了一下资料,景区景点有名有姓,依序有:龙须龙涎瀑,孔雀湾,龙女峰,仲山晴岚,凸碧潭,泾岸观潮,如明珠相串。每处都意象相映,妙趣丛生。
朋友,有空去我老家看看泾河大峡谷吧,我故乡人会用羊肉泡馍、荞麦面饸络、甑糕、腰带面、biangbiang面、油泼辣子、西凤酒、秦腔、地下历史博物馆招待您,保您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何跃文:祖籍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兴隆镇南程村,现供职黄河口垦利黄河河务局。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活 人

我又变回了孩子

渴望燃烧的煤

故乡的雷

大 渠

游子黄河口吟秦岭

在被骗中享受拾麦子

土语乾坤大,风雅语境阔

冶峪河的水声

口子·响潭·渡槽·黑松林

红 芋

难忘那场春雨

情话黄河口

偷 老 鼠

家乡的窑洞

感受秦岭

村南那片柏树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征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