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新闻引发热议: 这家店铺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火爆网络。而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其从店铺的装修、logo、菜单和标语全方位地抄袭“今日头条”。看着这熟悉的今日头条红白搭配的风格,不知道的还以为字节跳动跨界餐饮行业,从此可以一边吃着“今日油条”一边刷着“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今日油条:关心你的,才是好油条 不但抄“今日头条”,许多知名品牌也不能幸免: 海报设计素材不够了?没关系,还有格力。 这招“借势建势”的招术,确实给“今日油条”带来不小的流量和经济利润,小小的店面竟然成为了郑州美食网红打卡店,火了好几个月。其背后的公司河南今日油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05月13日,注册资本100万元,不仅短短几个月就开始了招商做加盟店,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还与正大集团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节目正大综艺背后的大佬。 对于被今日头条起诉一事,油条老板非常不解。他说自己天天刷今日头条APP,是忠实用户,“傍大牌”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如果说“今日油条”蹭Ip促使一大批年轻人前去打卡,那么下面这件事则是瞄准了“阿姨粉”。 前不久,年过花甲的黄女士因为在短视频平台结识了所谓的演员“靳东”并与其“恋爱”,甚至不惜从江西奔赴长春。实际上,黄女士口中那个与她恋爱的“靳东”,只是一个通过简单的音视频合成内容,以及藏在背后的营销号操作者。有媒体调查分析指出,通过这种方式与某某知名演员“恋爱”的中老年人并不在少数。明星“恋人”方面,包括“靳东”“黄晓明”、“胡歌”“罗晋”都成了她们的“恋爱”对象,而那些声音和口型都对不上的虚假合成视频内容,更让她们无比坚信以至于为之倾倒。 如果说这种违法剪辑视频的手段是最低端的收割流量方式,那么那些真人出镜的“山寨明星”则更加让人难以抗拒。比如马云的模仿者“JV马总”,现在就有将近一千万粉丝;酷似赵丽颖的“爱吃的绵er.'',则拥有535万粉丝;模仿香港影星张耀扬的阿阳(乌鸦哥),也有61万的粉丝。他们的走红得益于他们那张酷似名人的面孔,可观的粉丝积累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变现的机会。 此次的江西都市频道报道的“假靳东”事件里,违规账号运营者曾出售过一款所谓“富婆霜”,观察这款产品出售信息下面的留言可以看出,不少“陷入爱河”的阿姨大婶都购买了相关产品。她们不知道的是,这款“富婆霜”不过是三无产品。而山寨明星变现的手段会更多,打赏就是其中之一。通常一个拥有50万粉丝的山寨明星账号,直播一个月如果好一点儿能有十万左右的打赏收入。 乍听起来,“今日油条”抖得一手好机灵,起名者的创意和脑洞也让人折服。可很多“蹭IP”的行为不是“好玩”就行,还得经受法律审视——在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有些名字或LOGO不是想模仿就能模仿、想蹭就可蹭。 近些年,“傍大牌”现象时有发生,“粤力粤”“旺子牛奶”“六颗核桃”“咏动”“雷碧”“河底捞”等等让人瞠目结舌。在消费市场,假冒伪劣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其实无论对品牌方还是消费者来说,由于“傍大牌”现象的存在,均额外支出了金钱、精力和时间,这些都是社会损失。而对“傍大牌”的企业而言,靠蹭名牌热度搭便车走捷径,终究难以建立起自身品牌的忠诚度、信任度和追随度,不仅会受到法律追责,更无法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文/沈素芬) 抛开年纪,黄女士的行为与当下追星的粉丝并无二致:一样沉迷和痴狂,一样将自己的真情付诸一个不切实际的幻象,一样是逃避现实的不满与压力。不同的是,黄女士这代人,对于网络的真假虚实几乎没有任何甄别能力。对于大多数网友耳熟能详的AI换脸技术与直播带货套路,年初才用上智能手机的黄女士完全没有认知。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每个人的生活日新月异,也滋生了新的套路与骗术。那些上了岁数,半辈子没接触过电脑,不习惯网络世界的人群,在网络大潮中碰上了各种遭遇,黄女士的经历便是其中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写照。 人们无法指望骗子自动消失,更不能指望靳东一个一个打官司来清理,网络平台在其中的担当不可忽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清理这些冒充名人、明星进行诱导购物的直播带货账户并不困难,只要切实负起责任,互联网就不会成为骗子的藏身之地。(文/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