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即至,斯人永生——致曾师的临终教泽

 曾仕强 2020-10-21

文/果建英

清明节如期将至,眼前没有您的墓碑,我在想什么样的语言才可以起草您的碑文,相信不会有。

在我看来,语言的局限性太大,无法概括您的遗泽。

如果有,我坚信一定是接受您教化的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他们的转变便是最真实的倾诉。这远比刻在墓碑上的文字更贴切,更温煦。

01

记得您在病榻前讲述对于癌症的化解,治疗,预防......滔滔不绝,似乎忘记了自己本是带病之身。

忘记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光环,把自己变成一个普通百姓,道尽了自己对抗病魔的坚定信念,看不到一点对死亡的恐惧。

没有人看懂您心底的无畏,我想这也许是真诚、无私、慈悲到极点时才有的坦然吧。

如今,斯人已逝,真的不愿再提及曾师二字,因为没有办法让您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

对于您的情感总是郁之于心,无法释怀。在我看来您不是高高在上的知名教授,也不是他人眼中的管理之父,而是自家老人。

讲这里,讲那里,讲的全是我们的心里话,是父母亲说给孩子的知心话。

02

我们愿意听您说话,说什么都好,说什么都是言传身教,我们都会听您的话。就此而言,所有接触过与通过媒体未曾谋面的人都是您的孩子,这种情感只有在您的追悼会上才会有最真切的体悟。

时隔数月,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您已不在我们身边,因为我还是能方便的在网络上看见您。

写到这里,我觉得您还活着,记得您在讲解道德经时告诉我们,什么是死而不亡者寿,而今天您的功德圆满,便是这最好的见证。

本来心里想好,暂时不写东西了,但清明节来了,就开始想您,情不自禁又要提笔。只为您,为您给予我的一切教诲。

不能忘记,您的最后一堂课,是我们未知的弥留之际。可惜那时您找不到学生了,网络成了整个课堂,镜头下您病后的衰容所展现的乐观,洒脱,睿智......洗尽我们心里的铅华。

03

您把自己当作了课堂上的标本,边洗涤,边解剖,边讲解,最后的感受就是这最后一堂课。即便最后的时光,也不属于自己,因为您没有自己。

所以,您的课堂哪里都在。网上,电视上......最重要的,还是在人心上,在我心上。

坚信,真的下课了,我似乎醒过来了,您不是死了,而是缺席了,是在另一个地方担当您的使命去了。就此而言,我们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所以,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课,总要每个人自己慢慢去听,才能慢慢归于宁静。这便是这个终身教师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简介:

果建英,曾仕强公众号选题团优秀成员。虔诚的曾师追随者,爱好写作,古诗词,运动,听音乐等。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我们发布的时候会署名作者及简介,如果您愿意展示,也可将自己的照片随文附发。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