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四班手记之八十六 要老师有什么用

 三只荆棘鸟 2020-10-21

三年级四班手记之八十六   要老师有什么用

 文/   小堇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大致是“聊城的这个家长,你都成名人了你知道吗”?虽是典型的标题党的套路,好奇心强的小堇同学还是打开看了一下。      是站在一个小学生家长的角度对现行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质疑。说实话,一年前,小堇同学也有和她大致相同的疑问:家长做了那么多,还要老师干什么?
      作业家长检查,有时还要帮着孩子查找答案,校对,纠正孩子的书写,帮着孩子预习复习……这些本该老师做的事儿,为什么让家长来做。家长什么都做了,要老师干什么?难道只是在孩子做得精美的作业上画个对号吗?我们小时候,家长哪里管过我们的学习,我们不是照样学得不错,而且还考上了大学吗?
      但是,做了快一年小学老师的小堇同学,却渐渐明白了这究竟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们的心态变了,所以,小孩子的学校生活也变了。

      我们小时候,有人提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吗?有人为了这句话而坐立不安,心急火燎地让孩子上各种特长培训班,学习各种才艺吗?有人去让孩子学英语学奥数吗?没有。那时候,一家常常不止一个孩子,孩子只要不哭不闹吃饱穿暖,家长似乎就尽到抚养义务了。到时候去上学,回家写作业,学得好坏,做得好坏,家长可以完全不关心,也不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做各种人生规划,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想好了。当然,在温饱问题还解决不好的日子里,也不会想什么胎教的问题。孩子,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里长大的,很少有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不安。现在,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你能坐得住吗?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学习各种才艺了,你能一点儿都不动心吗?在这样的大潮流面前,有几个能逆流而上呢?所以,就算你不愿,最终也往往被挟裹进去。             因为,我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了,太希望他在未来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了。这种心态,应该是从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以来开始的吧?既然只能生一个,那就必须要优生优育,最好人人都生五星级高品质的孩子。生下来之后,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要把最好的给他,唯恐对他照顾得不周到。从精力上来说,一个孩子使得家长可以将重点放在唯一的孩子身上;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的第一要务,于是就开始出现择校生,学区房。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是原生态自由生长的孩子了,他身上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和梦想。可怜的孩子被爱绑架了。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怎么办?光靠学校靠老师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家长们就开始各显神通了。即使教育资源是一样的,但是孩子千差万别,而学校的班级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立于不败之地,更具有竞争力,家长们或者亲自上阵辅导孩子,或者找家教来对孩子做有针对性的提高。这样一来,有家长精心细致管理的孩子和放任不管的孩子的差别就出来了---除了接受能力强,学习习惯好,能够在学校完美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外,但即便学业优秀的孩子,家长也常常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这种情况下,你若不管孩子,等看到他的成绩比别人差一大截时再着急上火,好像有些晚了。      家长之         所以这样,是因为社会在选择人才时,首先看的是文凭,是学历,是你毕业于哪所大学。不同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遭遇完全不同。所以,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最好一路名校地读下来,这样走向社会时,才会有竞争力。心态如此,我们的家长如何会淡定!你不得不跟着焦虑。    

      中小学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和升学率高有着直接关系。而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名校,看中的不就是高升学吗?如果一个学校素质教育做得再好,培养的人更全面,甚至更能适合未来社会的需求,但目前的升学率上不去,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它?一个学校要保持作为名校的资格,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和升学率息息相关。而升学率,说白了,就是考试分数。名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对分数的追求更加极致。一个在名校读书的孩子,比在普通学校读书的孩子,背负着更沉重的分数压力,作为家长,压力也会相应地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再哭喊着把童年和快乐还给孩子,就太奢侈了。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老师的作用除了教育孩子做一个遵纪守法身心平衡的人,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讲评错误,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少。还是那句话,老师是在进行班级教学,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注意力和学习习惯更是千差万别,常常是讲上三遍五遍,某些孩子还是没有听进去。以往,这些孩子就会慢慢地被落下,成为学困生。现在,头上悬着升学率这把达摩克里斯剑,而教学成绩,就是老师的绩效,所以每个老师都不敢掉以轻心,会想尽办法给差生补课。在我们学校,所有补课都是无偿的。家长说,现在当个家长太累了。当个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现在的老师,与原来的老师相比,仅工作时间,就延长了很多。工作强度更大,管理学生的难度也更大,需要应付的各种检查和培训更多,对教师的考评更细致更苛刻,老师也整天生活在焦虑当中。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绝非画个钩那么简单。        去年去德国旅行,导游说,他孩子的老师找他谈话了,问他是不是在家里教孩子了,因为他家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成绩好。老师很认真地对他说,教孩子学习是老师的事儿,请你不要插手。如果你的孩子掌握的知识太快太好,她就和别的孩子有了差距,这样,你的孩子会没有朋友的。当时小堇同学几乎呆掉了,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考分比别人高一截,我们会直接乐翻的;如果一个差生和我们的孩子玩儿,我们甚至会担心他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孩子学习!

     

       说到底,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是在做教育,我们是在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取得高分。在这这个过程,社会的焦虑传染给每个家庭,家庭又传染给学校。被传染的末端,是孩子。更可怕的是,被传染的孩子长大以后,会继续传染给他的孩子,甚至更加变本加厉。      是我们焦虑了,而在这种焦虑心态下的所作所为,说是为孩子好,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但是,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我们能负责的有几种?我们把这种焦虑误认为爱,在这种爱的旗帜下,我们想当然地去全力付出,给孩子我们认为的最好的保护,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我们,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很多权利,让他不能够靠自己逐渐强大的力量抵御外界的风雨。如果说,他的力量是他的最好的皮肤,但是,却被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我们给他的呵护与爱,会成为他新的皮肤,而且他会慢慢习惯这皮肤,依赖这皮肤。当有一天,我们不在了,我们的孩子,会不会皮开肉绽?

      教师究竟有什么用?要老师有什么用?在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一个老师想像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一样,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可能吗?而孔子三千弟子中,教出来的也不过七十二人,如此低的升学率,他也早就下岗了。孔子那些泯然众人的学生,该种田种田,该掏粪掏粪,那些家长也都没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出息,现在的家长能做到吗?
      所以,环境如此,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和大家一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哇,点 的人好有眼光呀!

Bonus Time

深秋的感悟

作者简介:小堇,原名李晶,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聊城市作协会员,发表有多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