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漫记(五)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

 三只荆棘鸟 2020-10-21
西行漫记(五)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

文&图 小堇

2017年8月2日。

一进敦煌,就被小城的满目青翠和安静整洁震撼了。如果不是穿越几百公里的无人区,不是被赤地千里麻木了目光,就绝对体会不到那种震撼。这哪里是四周数里被戈壁滩粗砺的沙石包围的小城,这分明就是江南小镇!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吧?不然,何以会有莫高窟藏身于此?

入住宾馆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逛逛敦煌著名的沙州夜市,寻找美食。夜市繁华一片,尤其是各种美食和土特产,更是挤满了小堇的小眼睛。但是转来转去,却不知道吃什么好。大西北最著名的就是羊肉和面食,那就来一份精糕和驴肉黄面吧,只是吃起来实在没有惊艳的感觉。买一杯老酸奶,美美地吃完。在大西北,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自制的牦牛酸奶,细腻爽滑,一入口,绝对称得上是舌尖上的芭蕾。

大胃王不是谁都可以当的,所以,这些东西吃进去,胃里便再没有其他东西的位置了。就算再有好吃的东西眼巴巴地看着我也没用,因为别的美食比它先到!

一大早就拿着预约好的门票去敦煌研究院的观影中心排队看小电影。两段纪录片,一是关于敦煌的历史,一是关于莫高窟的历史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壁画,看完,便坐上摆渡车去往十五公里外的莫高窟。

对莫高窟的神往,源自三十年前的高中时代,或者更早源于小学时代。小学参加全县语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个软皮铅笔盒,上面的图案来自《丝路花雨》剧照,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飞天容貌清丽,眼神灵动,身段优美,让我对诞生她的敦煌壁画充满了神往。

此生一定去敦煌,去莫高窟,去鸣沙山月牙泉!而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进入莫高窟景区,排队等待参观。这次一共可以参观八个洞窟。没料到的是,壁画上的飞天,和想象的大不相同,壁画上的更加多姿多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不但是飞天,就是佛教本身,也逐渐世俗化,走进寻常百姓家。更没料到的是,壁画上的内容,和欧洲的壁画有很大不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的壁画,主要是宗教故事、神话故事和少量的某著名帝王的丰功伟绩,但即便是丰功伟绩,也常常披上宗教的外衣,把自己比作某神话人物。而莫高窟的壁画,除了宗教故事,还包括世俗生活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出行游乐、妆容服饰、外交礼仪,总之,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路的壁画看下来,从十六国时期开始中国历史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说莫高窟是艺术宝库,一点都不夸张。

如果有一天在这里住下,耐心细致地看每一幅画,了解每一个故事,看到每一幅画色彩与线条之下的灵魂,每一个故事背后的心动,该有多好!

午饭后稍作休息,就来到了鸣沙山。此刻,太阳已经落下去了,整个城市灯火辉煌,坐在山顶上和小堇一样等着星星缀满夜幕的年轻人,终于耐不住寂寞,开始从山顶上往下滚,滚出一片喝彩。而小堇,一边等待璀璨星空的降临,一边吹着凉爽的山风,一边写下这些文字。

太阳还没有落下的时候,月亮已经迫不及待地站在了天空上。此刻,21:43,天上还只有四颗星星。星星在哪儿?为什么不出来?

在月牙泉边徜徉一会儿,惊叹于这四面沙山环绕着的一泓碧水,以及被绿树掩映的小巧精致的形状。然后,开始提着鞋子,光脚攀爬鸣沙山。

已经在烈日下烘烤了一天,细细的沙子暖暖的,踩上去,感觉心里软软的。等着山下的驼队晃着脖子下的铃铛驮着游客缓步走过,看骆驼四肢跪下让游客上下,便为这沙漠之舟感到有些悲凉。

开始赤脚爬山。

果然和爬普通的山不同。爬沙山,一脚踩下去,沙子没在脚踝,且随着沙子往下滑。上一步,滑下半步,有时连续几步往上爬,却仿佛依然在原地踏步。但是,看看身后,发现自己总还是一直在上升。所以,别着急,慢慢走吧。无论多么难走的路,只要双脚还在迈动,就会前进。再遇到困难,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一步一滑,竟然很快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于是满心欣悦起来。是的,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爬上去,也没有人评定你得第几名,你只需要享受沙子带来的乐趣就行了。所以,看看爬山的人吧,气喘吁吁愁眉苦脸的都是成年人,兴致勃勃连滚带爬乐不可支的都是孩子。

爬到山顶,坐在另一座沙峰巨大的阴影下,享受着凉风的吹拂。尘世的一切烦恼与羁绊也如这沙,从指缝里漏下,又不知被风吹往哪一个方向。

等待日落,等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宏壮阔,虽然,这鸣沙山,还算不得真正的大漠。但生在平原,在沙漠里看日落的机会毕竟不多,所以,一定不能错过。

不知道太阳的光芒是什么时候敛去的,只觉刚刚还暴烈的它躲在了沙峰的后面,空气凉了起来,再抬头,却见它已经西沉,而轻薄通透的云彩也变得厚重起来,颜色也由洁白转为浅灰。这是落日的征兆吗?赶紧起来,沿着山脊,往对面的山头跑去。太阳不要落,一定要等等我。(照片是驴友蓝天的杰作)

一边跑着,一边回头给落日拍照,然后再往上跑,再回头拍。一时间,小堇觉得自己就像是夸父了,一直大步奔跑着追逐太阳。

云被落日镶上了金边,变得有些昂扬起来,就像是音乐由开头的轻柔开始转向高昂。太阳的脸越来越红,也越来越鲜明,如同一团火,息掉了火焰,只留下红彤彤燃烧的内核。而山下的月牙泉,也开始露出完整的模样,即使迎着太阳,也可以拍出它清晰的形状。与地上的月牙相呼应的,是天上的月牙儿,只是这月牙胖了不少,没有了腰身。沙丘也有了光与影的和谐变化,就像肖邦的小夜曲。

天空越来越红,是晚霞要闪亮登场了。晚霞燃烧在太阳周围,使得太阳愈发宁静起来,有着繁华落尽之后的雍容大气,又像把一切都奉献给大地之后从容淡定的秋日田野。 最后,它慢慢地退到山的后面去了,最后的那抹红,轻轻一荡,消失了。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而落日余晖,将天边的那些晚霞装扮成了金红色,娇媚艳丽,却又不失端庄。

月亮出来了,星星,是不是也要出来了呢?

那么,我们且留在山顶,看星空吧。

只是,鸣沙山的落日有些晚,太阳完全隐没踪迹的时间,是20:59。等晚霞退场,快22:00了,所以21:45的时候,天空上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只有四颗星星。而此刻,山下的灯亮起来了,整个城市一片灯火辉煌。

且让我再等等吧!这整个星空,都曾经属于过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小时候,在夏夜,常常把凉席铺在大门外的路上,一边乘凉一边仰望星空,寻找牛郎织女和天河。可如今,它们不在天上,在孩子们的课本里。

四颗星星实在太寂寞。可是且慢,22:00,星星的灯一盏盏点亮了,天幕上逐渐热闹起来 。看着一颗颗星星,寻找最明亮的几颗,看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星座。

第一个看到的,居然是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然后再找牛郎织女星,再找银河。

印象中,银河的星星很多,有些地方就像拥挤的鱼群,而整个银河系,颜色看起来比天幕的深蓝要浅一些。

就这么躺在山顶,看星星开始一颗一颗,后来一群一群地出来,觉得满天星斗都跳动起来,就像一粒粒心跳。

星星,是天空的心跳吧?

夜深了,是不是,我也该数着我的心跳入梦了?于是挥手告别还挤着往外跳的星星,下山,回去。

这次行程,敦煌因为莫高窟,因为鸣沙山,因为月牙泉,因为星空,注定要成为难忘的一站。


作者简介:

小堇,原名李晶,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教于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聊城市作协会员,发表有多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