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凉

 三只荆棘鸟 2020-10-21

      乘   凉

文/小堇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晚自习后骑着自行车回家,经过横跨在徒骇河上的陈庄大桥,发现桥身两边的高台上,或坐或躺着很多人,颇为诧异,但转瞬就笑了——原来都是些乘凉的人。

最近几天持续高温且闷热无比,除了有空调的地方,热空气让你无处遁逃。但每当骄阳西下,夜幕降临,常常有风从滞热逐渐吹出些凉意来,于是,很多人便会走出家门,寻找凉快的地方。

看那些人,有的坐在台阶上背对着河,轻轻摇着蒲扇;有的面向河而立,让河面吹来的带有水汽的微凉的风吹进胸膛;有的铺个凉席,和年幼的孩子一起坐在上面玩儿;还有的成年人已经在凉席上鼾声大作了。偶有孩子的欢闹和大人轻轻的斥骂,然后很快,一切都归于安静。

多么熟悉的场景!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家里唯一的纳凉工具便是扇子。夏日里,蝉声渐渐地消退了,蛙鸣大声地鼓噪起来了,这就意味着夜幕降临了。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满头大汗地吃完晚饭,就要到院子外面的大路上乘凉去了。

那时候,家就在村子边上。出了家门没几步,就是长得绿油油的庄稼。夏夜的风,吹过庄稼的叶梢,带来阵阵清凉。而母亲,早早地就在路上洒上了水,并清扫干净路面,铺上了抹得干干净净的席子或者用麦秸打成的草苫子。孩子们放下饭碗就一窝蜂地跑出家门,或坐或躺在母亲早就铺好的席子上,开始乘凉。而母亲,常常要等到刷锅洗碗收拾停当,并且还要关好鸡鸭的圈门,再侍弄好那头大肥猪,才疲惫地坐在孩子们身边,开始给孩子们扇扇子。

这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在母亲身边,听着她絮絮地说话;仰望着美丽的星空,寻找着牛郎织女以及织女的织布梭和牛郎担子里的两个孩子,再寻找那条浅浅的万恶的天河,但总也看不出这条河的无情。美丽的神话故事因为天上的某一颗星星而具体生动起来。奶奶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尤其擅长讲一些大蛇成精的故事,说蛇是有灵性的,是不能随便伤害的,以后遇到蛇一定要躲着走。说得孩子们的小心脏缩成一团却又忍不住央求奶奶再讲一个。在大雨来临之前,常伴随着隆隆的雷声,一道道闪电像一条条张牙舞爪在黑暗的大海里游动的龙,带着光,带着火,在天空转瞬即逝又却又立刻在另一个地方以更诡谲的姿态出现。这仿佛是大自然上演的一场惊天动魄的盛大烟火晚会,璀璨无比,绚烂无比,具有征服一切摧毁一切的力量。而在月圆的日子里,嫦娥和吴刚是永远的主角。

当夜风越来越凉,露水开始悄悄地聚集了,而大人们的谈话也渐渐地稀了,变成了有一搭无一搭。孩子们的上下眼皮早就打架了,有的已经酣然入梦。

这时候,夜已经深了,也凉快透了。叫醒大点的孩子,抱起小点的孩子,卷起席子和草苫子,一家人摇摇晃晃地进屋去睡了。此刻,星空月光下,只有风还在摇着树,那些蝉啊,青蛙啊,蟋蟀啊,也都沉沉睡去了。

那是一段美好时光。

而如今,气温一高,人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开空调。空调吹得人的皮肤紧绷绷的,哪比得上那自然的夏日凉风,能够带给人身体上和灵魂上的舒爽?更何况,还有母亲,有奶奶,有兄弟姐妹在身边;有故事,有风,有树,有蝉叫蛙鸣,有月光与璀璨的星辉,甚至还有电闪雷鸣以及白亮亮的大雨点?

而这一切,慢慢地,就变成了流逝的童年。所以,如今看到在桥上乘凉的人,心里便有了满满的触动。

END

作者简介:小堇,原名李晶,聊城一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聊城市作协会员,发表有多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