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小儿初长成

 三只荆棘鸟 2020-10-21


家有小儿初长成

文/肖桂荣

 “妈妈,我今天要去杭州,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大一的儿子告知他的周末行程。

“儿子,你已经年满十八周岁,也就意味着你有独立支配自己任何行为的权利,无需向我报备。当然,你能够告诉我,我也很高兴,祝你旅途愉快。”

                           

自从儿子离家去读大学,我一直有“家有小儿初长成”的欣慰。儿子一直被我鼓励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一贯奉行的教育理念。幸好在天朝的传统文化里,好男儿志在四方依然被称道,但像过去一样要求男人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实在太难为他们。那种教育仅仅适用于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等到了今天,女人也走出家门,与男性同样接受教育,走向工作岗位,好男人的标准也必然随之改变。夫妻双方需要共同承担起养家和教育孩子的双重任务,这是我作为未来婆婆必须要有的认知。

眼睁睁看着曾经襁褓中的儿子长成俊秀的男生,却不得不放手。儿子,注定是另一个女生相伴一生的男人,为了让他更好地担负起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我只能弱化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等到我的生命结束,他和他的一家人依然幸福地活在世上,甜蜜,不孤独,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儿子越大,离我越远。人越老,应活得越有智慧。儿子,我永远不会愚蠢地问出,当我和你老婆都掉到河里,你先救谁的问题。想当年,当我愿意把我的一生交给一个男人,为他生儿育女,与他同甘共苦的时候,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能牵住我的手,把我放在他的手心里、心尖上,而不是曾经给他生命的那个女人!世道轮回,我想未来那个小女生也是一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且在不断地重演。想让儿子不成为妈宝男的前提是当母亲的先放手,有一位母亲这样说,“我最喜欢儿子小时候,他对着我笑,喊我妈妈,后来慢慢地大了,会犟嘴了,有时候恨起来,恨不得小时候不管他!”

孩子长大的过程,逐渐拥有的是独立的思想,即使父子、母女一场,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有一则笑话这样来编排现代的父母和儿女们:儿女就像飞在天空的风筝,或者渐升渐远的卫星,时不时传来微弱的信号,“能量不足,请补充给养。”如果连给养都不再需要的时候,就彻底断了联系。

经常听同事抱怨上大学的儿子不知道给她打电话,她每天都过得焦灼不安,最后使出杀手锏,把一个月的生活费改为周供应,终于每周都能听到儿子要钱时的声音。

老公也籍此跟儿子多了一个沟通的渠道,不过对于儿子和我的畅所欲言,他百思不解。

儿子这样告诉我,“跟我爸聊天,他分分钟能把天聊死。他能把任何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都跟学习联系起来,然后告诉我,你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参加社团不能忘记学习,与同学交往不能忘记学习,总之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追根究底都是为了学习,只有学习好,你才能算一个成功者。跟你聊天就不一样,聊天就是聊天,没有目的,针对一个话题,大家一起聊聊,聊完以后,各干各的去了。仅此而已。”

轻松、舒服,是我们工作之余最大的快乐。我不相信儿子经历高考之后,会对自己的前途一无所知。他们这一代人,看似有更多的机会,也必将迎接更大的挑战。这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清楚的,至于如何、何时采取行动,却是外人无法左右的。

每个人的路必须自己走,并随之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我们这些局外人,瞎着急有什么用?

另一个同事绝不苟同我的观点,“他如果不好好学习,我就跟他视频,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小屁孩一个,哪里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到最后,还不是老娘帮他擦屁股。”

当不能独自承担后果,无论多老,都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志不是扮酷,而是首先有观点提出,最终有能力善后。

去年暑假里,儿子奉命回老家陪伴奶奶和姥姥。三番五次,儿子跟我抱怨,奶奶和姥姥都非常顽固,根本不听他的。儿子亲眼目睹我和老公在两家老人面前的当家地位,他怎么不行呢?

“实力。崇拜强者是为人的本能,无论对于老人还是孩子,最终所依靠的,都是强者的力量。道上最简单实用的,谁的拳头最硬,谁就是老大。同理在家里,谁是老好人,一般说话都不算数,谁敢大吼一通,反而大家都不敢惹他。当然,没事也不能比谁的嗓门更大,但谁挣钱多还是一目了然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现在乳臭未干,吃家里的,喝家里的,你说的话,纵然是金玉良言,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有人肯信你才怪!想要奶奶姥姥听你的,想让爸爸妈妈对你放手,请拿出你的实力来!”

儿子沉思不语。

什么锅配什么盖,家里自从我充当甩手掌柜的,老公越来越不放心。“你知不知道,他们是租车去的千岛湖,一行七人,多大的危险系数?能有几个人有驾照,几年驾龄?不知深浅,说去就去,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如果我早知道,一定不让他去!”

我闷着头一声也不吭。直到傍晚,老公接到儿子顺利回到学校的电话,才多云转晴。人跟人啊?

早在2014年,老公对我的盲目自信就极其不满。当年寒假,同学和我约定一起带孩子去海南旅游,结果同学临时有事,只剩下我一个大人带领三个孩子。老公知道后,当即质问我,出了问题,谁负责?

“晴天白日的,能出什么问题?”

     当年的三个小伙子,现如今出国的出国,去外地的在外地。外出旅游,哪里是我带着孩子们,分明是人家照顾着我。小心行的万年船不假,但也不能因为怕出问题,就把孩子们圈在家里,拢在羽翼下,想当年的我们,父母又局限了什么?当然,他们没有我们有知识,有文化,无法限制。现在,我们又比孩子们多了什么,不过多吃几年盐和饭,增加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机率罢了。

千禧年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世界注定是他们的。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连同揪心、不舍,都只能留下来,写成文字和祝福,去吧!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道路,各行其道,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很好!

我读大学时,家里很穷,我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经常一年才回家一回。老公恨恨地剜我两眼,“这时候,能跟那时候比?”

     时光翻过二十年,儿子难道不如我?我不相信。 

【作者近期作品】

软弱啊!为什么你的名字是女人?

人生无解

家长里短


通过写作,认识世界,快乐自己,结交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