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太宗继位不合理?斧声烛影真相竟然是这样!

 循迹晓讲 2020-10-21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能顺利继位?

在人们印象里,赵光义弑君篡位几乎成了公论。可是,千古疑案“斧声烛影”这件事经得起推敲吗?

斧声烛影竟然出自野史

这里先解释一下,“斧声烛影”的“斧”是一种礼器,叫“柱斧”,赵匡胤特别喜欢拿着这玩意儿。

   柱斧

柱斧就像近代欧洲绅士的拐杖一样,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跟斧头帮砍人的大斧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太祖赵匡胤大病,紧急宣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宫议事,左右侍奉的人都不能靠近。

   斧声烛影

宫人只是遥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避让之状,又听见太祖拿着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那天晚上,晋王留在宫里,可是五更时有人发现宋太祖已经驾崩了。随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然而,这段记载并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野史《湘山野录》,并且是距离事件发生大约100年后,由僧人所写。

跟《湘山野录》同时期的另一本书,司马光写的《涑水纪闻》却记载,赵匡胤死那天晚上,弟弟赵光义根本不在宫里,后来是一名宦官偷偷跑去请他进宫主持大局,因此才占了继位先机。

由此可见,“斧声烛影”经不起推敲,也不能由此断定赵光义弑兄篡位。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宋太宗继承皇位有据可依

实际上,跟现在人们对赵光义兄终弟及持怀疑态度不同,当初赵光义继位很顺利。

虽然赵匡胤并没有留下遗诏指定继承人,但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也是有据可依的。

依据一

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乱世割据,在君位传立上,更多的考量是继承人的能力,而不是血脉传承,传位给弟、侄或者养子,而不传给亲子(包括幼年、成年)的现象屡见不鲜:

朱温有六个亲子在世,且大都成年,却一直想传位给养子朱友文;

   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朱温

南吴两次传位是兄终弟及;

南楚开国君主马殷“遗命诸子兄弟相继”(遗命让儿子们以兄终弟及的方式传立);

后晋石敬瑭把皇位传给侄子,而不是亲儿子;

吴越国主钱元环以子年幼(14岁)而欲择宗室长者为储君;吴越国主钱佐以子年幼而传位给弟弟钱倧;

南平国君主高保融因为儿子年幼,而立弟弟高保勗为继位人,高保勖又传立保融之子。

赵匡胤在世时,南北尚未统一,所以皇位继承者一定要有能力,这就也不难理解为何他死后是弟弟继位,而不是儿子继位了。

依据二

另外,宋太宗赵光义继承皇位合法性的又一有力证据,是他亲王+开封尹的身份。

五代时期向来不立太子,往往以亲王+京尹的身份确立储君,比如朱友文、李从荣、李从厚、石重贵、刘承训、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

宋初沿袭了这一制度,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都是以亲王+开封尹的身份,作为皇储的。(宋真宗赵恒后来又被封为太子。)

宋朝建立第二年,赵光义就被任命为开封尹。宰相赵普反对兄终弟及,曾经劝阻过赵匡胤,可惜没起作用(参见:赵普竟然极力反对宋太宗即位?两人积怨颇深!)。

后来赵普被免去了宰相之位,而他罢相3个月后,赵匡胤就封弟弟赵光义为晋王。

赵匡胤去世时,弟弟赵光义是亲王+开封尹的身份,而赵匡胤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呢,别说亲王,连郡王都没封。这无异于赵匡胤向世人宣布弟弟赵光义的皇储地位。

虽然赵匡胤的死很蹊跷,但赵光义的“皇储”身份是早就摆在那儿的,所以在当时他登基也就名正言顺了。不过,后来的“金匮之盟”,就显得有些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