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固原:须弥山大佛

 邹蓝茶座 2020-10-21

须弥山大佛    

中国著名的大佛像,有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相传以武后为模特凿成;有大同云岗释迦坐像,高鼻薄唇深目,是佛教初传入中国,还未中土化的证明;甘肃永靖炳灵寺泥塑大佛,深藏在黄河北岸的积石山中;张掖大佛寺的巨佛,长345米,比北京卧佛寺的卧佛要大得多;更有敦煌莫高窟大佛在三危山上俯视芸芸众生。

宁夏固原须弥山的大佛,高踞于半山之上,气势尤为宏伟。因这个石窟远离交通干线,能去探访的人并不多。在无树无草而光秃秃且又极度干旱的西海固,须弥山是草木葱茏。山前深沟中,有一水名石门水(又称须弥都河)自山中流出,注入清水河而汇入黄河。真可能是佛祖保佑,在这片干旱得全球有名的大地上,此处有青山绿水。

自唐宋以来,宁夏南部这一带,一直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拉锯似进行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这一带的地名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固原,北宋时名镇戎军,管辖今海原、西吉、同心、彭阳、固原等地。所谓“戎”,也就是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

今固原县大湾乡武家坪,北宋时设有安边堡。安边者,边地安宁也。这也反映了宋室对朔方边境不断吃紧的一种心愿。

在离须弥山石窟不远处的黄铎堡,北宋时名为平夏城。所谓平夏,即是平定西夏。当时西夏是北宋的心腹大患。日本小说家井上靖所写《敦煌》中,宋朝举人赵行德,便是因进入西夏而最后导致在敦煌藏宝的故事。

今海原县郑旗乡东苋麻河谷西口,当时称荡羌寨,是中原统治的边界。

唐朝大诗人王维有诗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的“萧关”,考证即在今固原县东南,也是唐朝防备游牧民族南下的一个关口。

岳飞的“踏破贺兰山阙”则剑指西夏。而范仲淹在当时,就驻守在肤施(今陕北延安),防范的正是西夏。范公的诗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便确切地反映了前线的紧张。

在这样的你争我夺之中,处在大宋和西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分界线上的须弥山石窟,竟没受太大影响,仍在不断开凿中。至今留下的开凿题记中,有唐、宋、西夏,金、元诸朝的题记,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也许是分界线两边的统治者,都信奉佛教而使虔诚的佛教徒得以免受战火的干扰而继续开凿石窟,开凿佛像和修建佛寺。

在这曾经散发过浓烈战争硝烟的地方,现在进行着一场新的战争:反贫困。海原、固原、西吉号称“三西”,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干旱乃是贫困发生的主因之一。因此,黄河水提灌工程增加灌溉水量和人畜用水,使这一带清水河流域增加绿色和生机。用水窖积蓄雨水的雨水工程也给人畜饮水和灌溉提供了更多弹性。而纵贯宁夏南部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给这一地区对外交通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

我想,居于须弥山上的大佛,看到此景,会为芸芸众生命运的改善而会心微笑的。

这尊唐代大佛,其造型已从南北朝时的瘦骨清相转为丰腴肥重而完成中土化过程。这一带,宋朝时为西夏地,其主李元昊笃信佛教。随后蒙古成吉斯汗统帅大军攻打西夏首府兴庆府,久攻不下。传成吉斯汗中毒箭而在固原毒发身亡,其子拖雷秘不发丧,以免动摇军心。不日后骗得无望的西夏政权投降而拿下兴庆府。恼怒的蒙古军把西夏王族及居民全数杀掉。《元朝秘史》云,蒙古军入兴庆府后,西夏人“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西夏王陵亦被毁,但是佛教建筑倒不曾毁坏。

去须弥山路上见同心县清真大寺,其建筑式样与佛寺极似,县志说是由明季喇嘛寺改建而成。这又说明,当时这里也是藏传佛教影响较大的地方。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20152月初的一期专栏,有修改。

题图:宁夏固原黄铎堡,须弥山大佛  1995年7月

今天起,腾讯公益网连续3天给公益项目捐款1:1配捐,也就是捐100,那边就再配100,让公众捐助的金额翻倍。因此,有奖赏以来获得的小额资金,加上别人委托我捐的资金,加上我的微信钱包里的一些零钱,一股脑在12分钟之后的9点开始配捐时捐出。具体数额我就不说了。这等于大家都参与了公益捐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