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离大洋最遥远的中亚 中国的天山与阿尔泰山一南一北的东西延伸线到黑海的克里米亚地带,其间的地域大致就是中亚草原。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其中哈、吉、塔三国与中国接壤。中亚草原也沿着等维度向东延伸到外蒙古和中国大兴安岭一带。但是那就是东北亚草原了。介于欧洲、东亚、南亚之间的这片南高北低的地域,因为远离大洋而气候干燥,地理特征就是草原与戈壁沙漠紧邻。 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有著名作品交响音画:《在中亚草原上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中亚南部高峻的山峰和北坡较低的山峦牧场,与中部和北部辽阔的草原、戈壁,成为当时沙俄的扩张目标,其异域风情和大自然让情感细腻的艺术家有强烈的感受。 法国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更有煌煌巨著《草原帝国》写了东亚到中亚草原上从远古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这一辽阔地带上的种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经济活动上,那里自古至今主要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农耕文明则因绿洲以及从帕米尔高原西北部和西天山北麓流淌出来的河流及绿洲而得以孕育。 宗教和文化上,现代中亚的主体文化宗教特征,体现在成吉思汗与帖木儿的征战后形成的穆斯林底色上。在那之前,萨满教等原始宗教、拜火教、基督教的聂斯托里Nestorian一支(景教)、佛教等,因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游牧居民的缘故而都在中亚和中国西域留下文物和遗迹。匈奴、蒙古人、波斯人曾在这里轮流主宰过。沙俄、苏联时期斯拉夫族的俄罗斯人也控制突厥过这里。现在中亚诸共和国,基本都是民族国家。 这片土地的四周,有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和中国文明。各地不同的特色物产经过这里贩卖至远方,由此形成从中国通到现在的土耳其、意大利的丝绸之路商贸流。中亚各地居民都参与了前工业社会最大规模的这个国际贸易。 这里要补充一点。丝绸之路固然从长安到罗马。但不是一个罗马商人一路艰辛1万公里直达长安,也不是中国商人不远万里直达罗马那样的做生意。而是沿途各地商人分段接力完成的。长安商人卖到西域,西域商人卖到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商人卖到现在的土耳其,土耳其商人再倒腾到意大利。欧洲或沿途的各种稀奇物品,也是如此接力倒腾到中国的。关于丝绸之路,这点一定不能忘。要是直来直去,就没有沿途胡商什么事情了。 从汉朝到宋元之交的千多年间,东去西来的客商,包括马可波罗,都在现在行政区划为中国、中亚到小亚细亚、南欧的这万里商路上走过,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宗教、习俗、语言、日用品、乐器、服饰和各地物种,他们的所有一切,在一程一程的路途中与当地人,与途人的交往中,促使各地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乌鲁木齐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讨论会,我忝为观察员出席。那次会议,中国出席的主要是历史和考古学界专家,我是唯一的经济学者;国际专家也大致如此,但出席名单上有国际经济学大家、荷兰的安德烈·冈德·弗兰克教授Andre Gunder Franke,就是《白银资本》一书的作者,以及联合国非洲经委会主任萨米尔·阿明。 我在该会议上发言说,当时络绎于道的东土或西域人士,都是熙熙攘攘为利而来去,没什么人本意是交流文化。正如1492年哥伦布达到新大陆导致的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形成那样。哥伦布是为经济利益而为西班牙伊萨贝拉女王出航的。他的目的就是要找到绕过土耳其商人中间商盘剥的途径,省略中介再中介的中间环节,直接到达中国而获取更大利益。误打误撞中,因为地球的圆形,哥伦布到达了跟中国方位正相反的美洲新大陆。 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各地客商和他们的随从,彼此之间,并与不同地区的当地人相遇、交往,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也导致了各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这些经年累月积少成多逐渐演变下来,成就了沿途不同新的文化形态。 在那会议上我还发言说,当代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欧洲与美洲的交流,无论是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有很详尽的研究。但是就丝绸之路对中国与中亚、小亚细亚和中东、欧洲的交流的研究,中国基本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参与,经济学者介入很少。这是个大缺憾。 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的中亚地区,近代以来被沙俄控制并被苏联继承为苏联领土。该地区南依南亚、西靠小亚细亚和中东,东对中国,具有极高的地缘政治地位。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各中亚共和国独立而成为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人等各自的民族国家。 现在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比冷兵器时代更为重要。俄罗斯是其老领主,中亚除本国民族语言外,俄语通用,官员和科技人员基本精通俄语。苏联时期继承下来的产业标准,都是俄式。俄罗斯需要借助中亚诸国来当与在阿富汗、伊拉克来势汹汹的北约的缓冲而组建了独联体。美国北约则希冀在中亚诸国中打开俄罗斯影响的缺口。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都有了美军对阿富汗补给的空军基地。这当然也不无兼顾东面的中国,配合南亚的印度从西面抵销中国影响力的意图。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诸国也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来强化反恐合作与国家安全,防止就在近处的西亚、中东的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渗透。通过上合组织将中国的反恐防线向中亚延伸是有必要的。 清代顾祖禹曾说:欲保秦陇,必斥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20世纪4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任知县的曾问吾,在其《中国经营西域史》中也指出,我国无帕米尔,则无疏勒(今喀什);无疏勒,则无新疆。牵一发足以动全身,足见其地关系边防之大。前人对西域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有很高的认识。 中吉乌铁路的选线,在吉尔吉斯境内有南北线之争议,因为吉国南部是山区,偏僻而相对落后;而北部更发达。选线走南部,建设成本高,时间长,沿线经济活动少而运输量也小,但是有利于南部加速发展。如此经济地理格局,也反映在吉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有政党分别代表南部和北部的利益针锋相对。 乌兹别克斯坦因位于发源于帕米尔高原西部的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下游,流量减少或上游国家多用水都容易导致缺水。实际上中亚各国普遍缺水,也缺电。也曾有中亚国家为国际河流水量分配而发生龃龉。 中亚也是宗教极端分子以及国内三股势力折腾的地方,现在一带一路也是走这一地带。暴恐风险不可低估。 现代中国,对中亚感兴趣的人似乎不多。以我的了解,有北京、新疆的专业研究工作者、驻当地使馆研究室的外交官、商务部的部分研究人员及对俄罗斯中亚商贸交流较多公司的调研人员,及少数高校教师等。广大民众对那里缺乏了解,也没什么兴趣。现在一带一路时兴,在中亚以及东南亚事务方面跟风装专家的人也多了起来。 中亚对中国极其重要,不仅仅是中国需要那里无需经过马六甲海峡的石油和天然气,需要那里的多种工农资源,更因为那里是我们的邻国,唇亡齿寒。中亚发展稳定,极端恐怖分子就不易立足,中国便能少受其害。那里只要乱起来,中国西北必受牵连。新疆偶有受境外影响的恐怖分子犯罪活动就是明证。也因此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通过双边关系一直努力强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以此为新疆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为新疆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奔小康。 所有这些,以及还有许许多多有关中亚各国的知识,我们都需要了解。知己知彼,才能把互利合作办好。 2012-8,2017-6717 题图:拙著,旅行笔记随笔集《喀什噶尔的风》2005 2016年4月19日推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