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6陕北安塞行记

 邹蓝茶座 2020-10-21

陕北延安安塞

关于黄土高原上的降雨,要说的是,因为全年雨量基本集中在6,7,8,9四个月,往往是长时间不下,一下就倾盆。而黄土承受不了如此的雨量冲刷,大量黄土被雨水在地表形成的径流裹挟而下,进入河川的,往往就进了黄河。而被冲刷过的黄土高原,沟壑更深更长。日积月累几百年,塬上一条细水槽,往往就会发育成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几十米宽的沟。黄土高原给沟壑切割地地表破碎的千沟万壑,原因就在于此。陕北梁家河的知青和农民,以及其他地方的知青和农民,都干过筑坝拦淤造田的事。

恢复植被则是黄土高原减缓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的一个基本前提。陕北的历史地理表明,垦荒是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重大原因。唐宋间的垦荒,到不重视农垦的元朝基本停止,生态环境有所恢复。然后明清垦荒再起,植被进一步破坏,一直到1980年代中央号召西北植树造林种草。实际上抗战时期,安塞应该还有不错的植被。否则张思德拿什么东西烧窑?南泥湾垦荒,肯定砍了不少树和灌木。那时八路军359旅在这里垦荒,种植了些东西。后来我有机会到359旅后身新疆在阿克苏的阿拉尔市的驻地。

我们住在宝塔山下那条延河的T字形横竖连接部的左边。出门头扭向左就可以遥望宝塔,隔路就是延河,左前方就是延河桥。不过考察调研活动,我负责的这一路,是在安塞县真武洞镇,也就是城关镇。我知道另有一路去了宜川县,听说也顺便了一下壶口瀑布。

 去安塞真武洞这一路,经济上的大工业,也只看到了若干采油的磕头机。有些是延长油田的,有些是私人承包的。

几十个外国人到黄土高原深处的安塞真武洞,估计这个场景很罕见。到县城并非是坐而论道。所有的这些外国学员跨过延河到对岸的马家沟看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减缓对水土流失的破坏性影响。

一行老外老中迤逦在黄土山的蜿蜒山路一路向上,直到山顶。沿途看到植被恢复都很不错。野草,刺槐,沙棘等乔木灌木发育良好。因为有了植被,水土流失也明显减少。

随着林权的改革,农民还上山补植山桃、山杏和苹果,让原来只有生态环境效益的林地有了商业产出。树和灌木林下长草,可以进行林下轮牧,养殖一些牛羊。

豪雨过后地表径流减少,建坝淤地造田就有了更大可能性。

难怪,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的试验站,就在真武洞镇河的对岸马家沟,马家沟当然就进水楼台先棏月了。近期发现,2011年,该站转归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试验站,从真武洞镇转移到更靠近延安的沿河湾镇。估计是真武洞镇一带情况已经有了相当改善,要到新的地方去发挥作用了。

对外国学员来说,中国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对于停止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有说服力的实地见证。

对我来说,更有价值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体制的调整改革配合起来,效果更好。农民很实惠,植树造林如果只是有利于环保,对他来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用农民的说法,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营林;责不罚我,我不护林。林权保障了农民植树造林并且用林草来获取环境效益的合法利益,环境也因此得到了守护。

不过植被增多后,据说陕北人现在遭遇了新问题,春夏季节花粉敏感人多了起来。这个问题卫生防疫部门应该设法解决。

结束实地调研后,这一大群人从延安直飞北京。我的差事就算大致完成。

这趟安塞来回我还收获了一个副产品。一个惯于虚构来夸张自己旅行的女性姓尚作者曾说,延安到安塞的公路,两边都是无底深渊。我实地走了之后确认,公路是沿着延河谷地走的。因为在山坡上,一边是山一边是河,距离河平面高高低低,大约高的有三五十米,低的有一二十米。根本不是两边都是深渊。铁路公路在山区,传统都走河谷线,而不走山脊线。而只有山脊线,两边才有可能是深渊。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活生生的骗人例子。该女作者还忽悠说,在西双版纳雨林,她遇到了一头狼。那就是无稽之谈。因为狼只生活在温带和寒带,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其次,狼是群居动物。这个女人,真是欺世盗名。

 再顺便说一句,结束的前一天,大家在延安宾馆开会总结,我遇到了聂卫平也在这个宾馆,被好几个人簇拥着。

2017/6/24

题图, 延安宝塔山

穷游不是蹭吃蹭喝蹭便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