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不起书,书价昂贵是出版业慢性自杀

 邹蓝茶座 2020-10-21

买不起书,书价昂贵就是出版业慢性自杀

四月末这两天,朋友给我甩来两件事。一个是要在美出版的英文版书,英语序言要我再把把关,看看有否错译或英文不地道。另一个是方向相反,一个对外的介绍材料,中文的要鼓捣成英文。429日,下午将这个中译英的第一遍搞定。

眼看近黄昏,薄云和西斜的阳光,已经没了毒辣,于是出门坐车,去无锡市中心健康路口的新华书店转一圈。未必想买书,纯属机会主义的动机。

我现在买书极其谨慎。因为若买,必是想留下的书。如果信息量不足或思想不足而读不读差别不算大的书,或看一遍肯定就会扔的,那干脆就不买。

因此到无锡,这书店,是每次必去的。但是去,基本只是到无锡本地作者的那个专柜。其他的书架子,基本上是匆匆扫描一下。一般书也不会买的。到外地逛书店,首选是当地出版社的专柜。因为多是本地难见的书。比如有一年在成都,专看四川的出版社的专柜。结果发现了四川社会科学院的“湖广填四川”专题研究的几本书。

现在出版真繁荣,外国文学名著很多,都是版权过期的一版再版的,换个封面设计就一版比一版书价高,但还是那些八十年代只卖一两块钱的书。

鸡汤书,泡沫书不少。好多书还都很扫兴地用塑料膜封装着,连前言或目录都无法看。买这样的书就是赌石。也许运气好,书还值得读。要是买回家一看要扔,那真不如用那六七十块钱搓一顿,或几次当地小吃来得值。

老邹我发现还有一类孩子书,就是十二三或十五六,甚至小学生写的书。这类书的存在,老邹我已经察觉好几年了。书店的无锡作者书架上颇有几本。

这些书估计都是家长或教师拔苗助长的结果。如此阅历,或者缺乏阅历的孩子,如果写虚构文体,则只能写童话寓言等纯属靠想象力的题材,成年人读来就是小儿科或者婴儿科,只有童话寓言作家估计愿意去看看儿童心理是啥样的。

如果写非虚构文体,则其思想还没有发育,对世事也懵里懵懂,没有阅历和经历来支撑成年能得到感悟或启示。他们能写好大事小事有详有略的记叙文足矣。

如此的拔苗助长书,只有一个好处,能让相关孩子理顺文笔,比较不错地驾驭文字。当然前提是要自己动笔。有一个少女作家,现在成青年作家了,当初也是以孩子写性或带点黄腔的东西,还有大人那样的人生感悟,都让人怀疑是其母为其捉刀。因为小学生除了罕见的早熟品种,绝大多数还不会有性心理。

这类书只能让这些孩子作者能在某个考试关口,多得几分加分,外在的价值几乎没有。

貌似繁荣的出版市场,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良莠不齐,真正的好书不多而且很难找。因为读书人或写书的大多要迫于生活压力或者攀比而为五斗米操心。沉下心来把书打磨好的人越来越少。老邹我一篇论文“论单一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多元化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从起意到最终完成这个过程,是1993-2003,十年的沉淀。至于《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一书,从1985年开始思考准备,到1988年第一稿完成,再到1990年修改定稿,也用了五年时间的调研。回头再看30年前此书,假设可以修改再版,则我可能需要改动一半或更多。因为后来二十多年对同样问题有了新发现,有了新看法和新认识。

顺便说一句,杰出学者比重不高。常理看,学者三年两本书或两年三本书的那种,我都不相信会有多少干货。用美国里根与卡特竞选时的一句著名广告词来说,就是where is the beef? 广告里一个老太太拿着几乎没夹牛肉的汉堡如此嚷嚷。你竞选纲领中的实质性内容在哪里?两三年一本都是高产了。

现在不少的人如此写泡沫书,有的大学教师则把内容顺序倒腾来倒腾去,一本书的内容就成了两三本。头衔上套有山或者河名称的学者,或者什么国家或部委基金研究,好多都是如此泡沫。至于无需严谨的虚构类书,抄袭或粗制滥造的比比皆是。因此现在写书叫攒书,就是抄袭别人的不同东西拼拼凑凑,自己再加点调料搞出来的。如此的书都通过腰封上名人坐台吆喝骗人来促销售。

更要命的是,现在国内的书,也如同欧美发达国家差不多那样的贵了。汇率折合,一本书一二十美金的也不少见。

这种情况下,少年儿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开始进入比较多阅读的时代,而现在的书价,实际上是挡住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孩子少年的门槛。这个排斥力,加上电子游戏或智能手机的浅层浏览的吸引力,出版社的书价在把自己的当下市场,潜在未来市场往死里做。

书价虚高,是为书店利润提供空间。无奈面临网络售书的激烈政争。网络减少了一两个中间环节,书价可以低一些。再者搜索精准一些可以避免几个书架上上下下地找,更有一些介绍可以避免塑封阻碍了潜在购书者而无法多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的困难。当然吹嘘的成分也有。但是好歹能看到目录。

这么的经营状态和技术进步,在把出版业往门庭萧条的小胡同里赶。

2018/4/30晨起急就。

题图,我的另外一本书,从初稿到修订和出版,也是5年,2003-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这本书现在看来,也是有不少地方可以修订修改的。

欺世盗名:学术混子的混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