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高铁虹吸中小城市购买力735

 邹蓝茶座 2020-10-21

高铁虹吸中小城市购买力

前头一篇说了高铁站好多都是商业绝地。那只是营运高铁的机构亏本。更要命的是,高铁有时还能负面影响小地方的本地经济。

各地长途汽车站虽然杂乱,好歹成本低,做小生意的能呆得住。高铁站面积巨大而成本高昂。小商家呆不起;大商家呆得起,但是客流量让他们没兴趣。更重要的是,高铁乘客基本是掐着点到站,呆个半小时的候车就上车走了。至于下车的旅客停留在车站周边消费的可能性,比长途汽车站和普通火车站还小。毕竟长途汽车站或普通火车站,候车的人一般提前到的时间长一些。还能有一些临时的消费。

再说,高铁只拉人,很少拉货,目前要是有也仅限小件快递。而货物进出繁忙,人流才会跟进来。如果没有大宗物流,仅是稀稀拉拉的人进出车站,半小时就走了。

更有可能的是,因为高铁动车缩短了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距离,本地购买力外流到附近中心城市的概率大大提高。这对于本地依赖居民消费的商业,不是个好消息。(2016年写的,判断与国内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现在实际相符)

便利中小城市的人员与外界的交流这方面,高铁比其他交通方式好得多。尤其有风景和名胜,然而地处比较偏僻的地方,发展观光和旅游产业就便利了。贵州比较闭塞而民俗和风光都特别好的黔东南,现在黎平县、从江县和榕江县,高铁都能便捷出入。旅游大产业能发展起来。可能坐高铁通勤,避免大都会昂贵的房价,而住沿线比较便宜的房子。据说京津沿线已经有了案例。估计广深以及上海也可能会有。

就高铁站和高铁经济而言,是对大中城市的锦上添花;而对缺乏独特资源而可替代性比较高的中小城市,搞个堂皇的高铁站,未必一定能添花,因为不可能产生高铁站经济效应这个糖块。

上海虹桥高铁动车站,与机场、地面公交和地铁形成重要枢纽,其外围依然没有商业。

广州南站也是类似的交通枢纽,也是荒郊野外孤零零的一个超大型建筑,四周没有多少商业气氛。武汉东站也是如此,郑州东站因为在郑东新区,附近算有一些外围的商业配套服务。

为抢高铁站而掐的这中部地区三个省的三对县市,领导该事先到各地荒郊野外的高铁站去看看情况,再看看虹桥,广州南站,最好再到无锡看看高铁的无锡东站,然后再思考。有时花大力气抢来鸡肋不值得。

选址真僵持不下,估计高铁设计者只能折中,在两地之间的中点搞一个站。潮汕站,位于潮州、汕头和揭阳三个城市的中点,但是到每个城市都不算很方便。于是高铁站就成为农田之间的一个孤岛。

2018年12月看到新案例。浙江嘉兴的嘉善县,高铁站下一站就是上海虹桥高铁地铁机场枢纽。按说该受益了吧。其实深受其害,上海高房价很方便蔓延到本地。投机客横行,然后暴跌。本地惊慌失措的买房人,被撂在半路。而企业则受不了高房租房价,走了一批,留下一批失业待业者。

还有数据表明,通了高铁,原本交通不算便捷而难以到外地去寻求发展机会的那些三四线城市,人就开始走了。或是年轻人走,或是小两口走。小两口一走,有时老人也得季节性流失。总之,三四线县城人口程度不等地流失,同时流失的那肯定就是一个个的钱包。人也失去,购买力也失去。高铁在区域财富分配方面看来是损不足而富有余,除非是有很好的名胜古迹能吸引大量游客带着钱包来,才能大大补偿购买力的和人的流失。而且因为有钱赚,外地人都来了,可能常住人口也就随之增长,房产市场和零售市场都能撑住。

对大中城市来说,高铁能锦上添花。对于小县城来说,那有可能是钱包和人才外流的缺口。

高铁网络能重组沿线各类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甚至购买力。中小城市最好要看清短期和中长期利弊再定,好处不大,却再添上一大笔负债,似乎不合算。

2018,12,17

邹蓝/高铁站:商业孤岛73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