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20日,东氿边寻找我们小时候的味道!

 在宜兴 2020-10-21

儿时的味道,是最深的乡愁

小时候,我们是街边的小吃摊的常客。小板车上摞着糙米糕,吃起来脆脆的还带着米香;听到悦耳的“当当当”声儿,就知道是卖“哆哆糖”的老爷爷来了;冬天最喜欢的食物,便是路边的烤红薯,一口下去,仿佛整个人都变得暖和起来。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听戏曲,每一样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也是最深的乡愁。

这些儿时的记忆,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而如今,虽然这些路边的小商贩不多见了,但有些味道也总是让人挂念着。10月20日晚,18:00——21:00,一起到宜兴文化中心广场寻找记忆中的味道。

能让我们回味悠长的,除了凝集了古人智慧的名胜古迹,还有那舌尖上的美味,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就勾起了我们的乡愁。

藏匿于东氿的老味道

在儿时的记忆深层,往往藏着一种美味,非常爱吃而又不可多得,平凡而又惊艳。老味道就像袅袅炊烟,远远看去就相信有美味正在发生。


和桥豆腐干

和桥豆腐干是宜兴久享盛誉的汉族传统名产,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其味特别鲜美,驰名遐迩,清朝的皇帝赞赏它为食中佳品,定为贡品。其特点是干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厌,细细咀嚼,香喷喷,甜滋滋,咸津津。和桥豆腐干于2011年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徐舍小酥糖

宜兴的徐舍小酥糖是素负盛誉的一种名牌茶食。据传,清朝同治六年,宜兴徐舍镇豫和泰南货店生产的小酥糖,名气传到了皇宫,载淳皇帝曾派专吏太监到宜兴,采办了徐舍小酥糖列为“贡点”。

官林荤油糕

说起官林的荤油糕,就要提起一位民族英雄。相传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驻军现宜兴官林时为将士们制作过年糕点,名为"军油糕"。官林荤油糕由此而来。

杨巷葱油饼

杨巷葱油饼呈月亮型,色泽黄澄澄,酥松,满含葱花香。配方和制作工艺成熟于上世纪30年代前期。经过多少年的传承,杨巷葱油饼已经成为了宜兴的特产之一。

宜兴阳羡茶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来东氿湖畔,品上一杯阳羡茶,岂不乐哉。

豆腐花、爆炒米

豆腐花是上海和江苏无锡、苏州一带著名的传统小吃。最早由小食摊创制,清代盛行于无锡,深受人们喜爱。爆炒米的香脆几乎是每一个宜兴孩子的童年记忆,香甜的爆炒米配上可口的豆腐花,一起感受童年的味道。

杨巷羊肉

宜兴人很流行秋冬吃羊肉,每年10月后,宜兴的小镇上就会满城弥漫着一股诱人的肉香,引得过客垂涎欲滴,羊肉冷盘、热烩,味香而无膻味,蘸当地人特制的甜酱,或在火锅里烫一下入口,实在是过瘾,令人赞不绝口。

高塍猪婆肉

宜兴高塍猪婆肉色艳、肉香、味鲜、皮沙,为大众喜爱的下酒之物,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高塍红烧猪婆肉历史悠久,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色艳肉香味鲜皮沙,特别是皮沙,嚼在嘴里沙沙作响,一边嚼一边慢慢品味,绝对是一种享受。 

宜兴粽糕团圆、梨膏糖、甜白酒

小时候的味道,已经成了回不去的情怀!这份老味道,几乎是从小吃到大,我们在变化,可味道却始终如一。足不出宜兴,让你吃遍宜兴各大美食,体验一场味蕾的盛宴!

非遗技艺展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陶刻、宜兴刻纸、剪纸技艺、折扇制作技艺、竹器制作技艺......这些非遗技艺展示,在相互交流文化、技艺经验的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

宜兴彩陶装饰技艺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


宜兴刻纸、剪纸技艺

折扇制作技艺

竹器制作技艺

乡间的情趣,民间的风俗

龙灯、青狮、十番锣鼓、花船河蚌、男欢女喜、马灯......这份儿时记忆就像时光机,见证着我们与时间的赛跑。

锡韵悠扬,袅袅乡音

小时候爱看戏,仅仅只是为了那份热闹,或者是为了戏台边那些小摊上的零食。而现在每每经过戏台边,心中的某一根弦会在一刹那间轻轻颤动,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看戏,而现在带着老人来看戏吧!

10月20日·相约东氿文化中心

长大后,一个熟悉而又稳定的味道,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故乡,身心坦然面对一切而放空不想。可能,这就是老味道的力量

童年从未不告而别。

怀念不如相见,

10月20日,

宜兴文化中心广场,

一起重温幼时的记忆!

见你想念的人,重温儿时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