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liuhuirong 2020-10-21

在我国有1本千古奇书,它包罗万象,大至宇宙星辰,小至人间百态,它都包含当中,被誉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都将其奉为经典,有着“三玄之冠”之称。且迄今为止还也无人能彻底的参悟此书,这本奇书正是《易经》。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现今很多人实际上分不清《易经》还有《周易》的区别。简单点讲,《易经》实际上是一个总称,从原始时代的伏羲开始,到周文王姬昌演绎《周易》一共有4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正是伏羲氏开创的先天八卦。第二个版本是随后神农氏创造连山八卦。随后黄帝轩辕氏又开创了归藏八卦。最后才是周文王姬昌演绎的《周易》。

所以说《易经》实际上是这4个版本的总称,而《周易》则是特指周文王所推演的那一部。可是随后,连山八卦与归藏八卦在历史的流传中下落不明,我们现如今在读的实际上是周文王重新推演过的《周易》。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周易》是周文王在被纣王关进监狱的情况下所创造出来的。把伏羲的先天八卦给扩充到了六十四卦,可以说是对上古《易经》的一个整理概括与创新。

周文王50年的时候,自感时日无多的周文王,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最后的周武王姬发叫到面前,对他说了一段话,直至今日,专家也没有琢磨透。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而在这段话中,有一个词非常的重要,它是《易经》的核心,那就是求中。

何为求中?它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有些相似,但是其范围要更宽广。“中庸之道”告诫人们要保持一个中性,追求一个平衡。但是这里的求中则有着更博大的意义。在《易经》中,“中”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可理解为道家的“道”之本源。万象森罗,任何事物皆是来自于此,一旦脱离了这种状态,那么势必走向衰落。

而周文王的这段遗言,实际上便是要警告自己的儿子,不得偏离“中”的状态,才能让江山一直传承下去。

而放之于我们的当今社会生活中,便是要人们适可而止,要把握尺度,不得越界。用于管理中,便是提醒管理者,既不可走极端也不可对手下人关于宽松,这儿其实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已经很接近了。

在北京紫禁城的中和殿里悬挂着一块匾额,写着“允执厥中”四个字,这儿的“中”字实际上便是“求中”的意思。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
《易经》内容丰富,思想深远,将宇宙万物,人类命运等“大道”全都涵盖其中。是我国先人思想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对我国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凡是能够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并且寻找到正确的方向,作做对人生决策,从此平步青云的成功人,都是通读过《易经》的人。

古代,像孔子、鬼谷子、诸葛亮、王阳明等人,他们虽然身处不同时代,有过不同的功绩,但是却都在26岁之前,就熟读了《易经》。

孔子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曾国藩说,《易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杨振宁等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经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科学思想受易经的影响很大。

李嘉诚称易经智慧受用终身,易经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铭;

马云演讲时曾说: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经》,很有帮助;

因此,我总是会向他们推荐自己正在学习的《图解易经》,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没了因为文言文导致的阅读困难的问题,还用以图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为我们讲授学习《易经》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我经常听到身边看易经的朋友抱怨说:古书文言文看不懂,解读得很无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实际生活中啊等等问题。

周文王临终留给儿子一段话,是《易经》的核心,到现在都没琢磨透

它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

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还原最真实的《易经》,并且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易经》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号,而是变成让我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大智慧,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