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这奇妙美景,使人为之动情

 昵称C95uyiRv 2020-10-21

除了阅读别无他物

现代散文网

《鄣山行》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文|许道连   朗读|梁长坤

初冬一个周末,我应昔日旧友之邀,结伴而行来到绩溪。作为东道主的老朋友当起了导游,把我们带到了鄣山。

步入山间,气清目爽,山峦叠嶂,山泉潺潺。山坡上,小溪边,树木高低交错,色彩相间,斑驳陆离;吊桥悠悠,亭角散落,在碧空蓝天的映衬下,彰显出山川的多姿和秀丽。


边走,老朋友边给我们介绍起鄣山。他说,在徽州有两座鄣山,一座在北面的绩溪,一座在南面的婺源,它们就像两位持戟而立的卫士,守护着美丽的徽州。而绩溪的鄣山,民间称为大鄣山,大是指山的雄壮,又因有着绩溪诸山之祖的说法,所以也就有“绩溪之山莫尊于大鄣”的美誉 。而古人对鄣山则另有称呼,即三王山,玉山,鄣峰,故为三天子鄣山。明代汪溥有诗道:“万仞云山日上迟,因山名郡自秦时。相传旧鄣三天子,问着今人总不知。”

顺溪而上,我们来到一座山峰的对面,隔谷仰望,其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通体雄壮,宛如一尊硕大的钟鼎,直擎天空;又如一顶圆帐,高悬于天。老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百丈岩,古时被誉为“鄣山叠翠”。据说这座山是一块完整的石块,经地质学家考证,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整石山。


从百丈岩顺势向下望去,天沲秀水蜿蜒迤于深潭浅谷,时而平和如水镜,时而奔腾如骏马。水色随流而变,清冽诱人。俯视着流淌的泉水,那蓝天、山峰、树木倒映其中,这动与静的结合,山与水的交融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真可谓“百丈悬崖千载画,一溪碧水万重山”。

我们漫步而行,走到一座索桥上,往下看去,一潭溪水形似葫芦,人们称这个地方为“葫芦潭”。在其上方有一石嘴,澄碧的潭水冲着葫芦嘴涌去,迸出飞溅的浪花。其声似琴,音如瑟,悦耳动听。这奇妙美景,使人为之动情,为之抒怀,有位游人即兴吟诵:仙人留下葫芦倒,化作甘泉在人间。

在山间小路蜿蜒迂回,时而拾级而上环视群山,时而曲径通幽,深入峡谷之中。初冬的鄣山,既有春红夏绿的生机,又有层林尽染,枫叶飘撒秋色之韵。多彩的山色相叠交替,无不让人感受到她的凝重和成熟,妖艳和妩媚。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一块巨石旁,驻足观望,留影拍照。这块巨石酷似一位伟人晚年头像,他静静地凝视着流淌的泉水。是在那忆往昔峥嵘岁月,还是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游人们好生遐想。而那块巨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还是一种偶然和巧合?人们也不得而知.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出了山谷。乘上返程的汽车,透过车窗望去,那层峦叠嶂的群山,犹如移动着的山水画卷。淙淙泉水声,萦绕在耳畔……渐行渐远。我们离开了鄣山,而鄣山那“岩之绝,水之秀,道之幽,石之奇”的美景却深深地印入到我的脑海中。

忽然间我想起刘禹锡的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我想,人立于世也应该有如群山一样的豁达胸襟;如巨石一样的铮铮傲骨;如山泉一样的似水柔情……

作品征集

现代散文网出版散文集,现面向全国征集散文稿件

来稿邮箱xdswj2016@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