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医精诚,千年国粹—纪念“国医节”

 急诊医学资讯 2020-10-2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作者:刘孜卓、李晨

指导:崔书章 

在任何国家,一种医疗方法体系能否存在,不仅是决定于它本身的客观疗效,而且尚取决于社会政治群体和政府的理念,是否能容纳这种医疗方法体系背后的世界观。

中医国粹乃中华之瑰宝,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健康、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于“3.17国医节”之际,行此文以对中医回顾和反思,纪念和启迪。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政府和民国时期政府当政期间,曾接连发生了3起由政府当局人物出面主张废止中医的严重事件。“3.17”即是指在1929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界与反动政府展开的一场保护中医还是废止中医的尖锐斗争。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在汪精卫授意下,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会议上,通过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西医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这次会议无中医人士参加。经上海《新闻报》报道后,激起全国中医药界的极大愤慨与反对。上海中医协会常务委员会致电南京卫生部,并通电全国各地中医药代表于3月17日在上海举行全国医药代表大会。上海中医药界罢工半日,全力支援大会抗议南京政府。社会各界如全国商联、中华国货维持会、国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亦通电抗议。大会通过3项决议:(1)确定3月17日为中医中药团结斗争纪念日;(2)成立全国医药团结总联合会;(3)组织联合赴南京请愿团。在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抗议下,国民党政府被迫撤销“废止中医案”。为纪念这次斗争胜利,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1954年,毛泽东批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同年,他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1955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宣告成立。

中医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它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并经历了长期发展。中医影响到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和越南(东医学)等。上述各国医学都是在中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中医药推广和践行。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华人科学家。屠呦呦享誉天下的成果即是“3.17”的最好纪念!

是殊途同归,是科学或迷信,还是先进或落后?中国正值现代化转型时代,诸多的传统文化都遭遇着观念性的挑战。在西方现代知识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一直存在激烈争论。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出现矫枉过正、过于偏激的做法和观点,这都可以理解。但时至今日,偏激不该继续,对我们自身文化,应有更多重视,而非摒弃。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不必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对于西医的我们来说,不能拒绝,而应努力学习祖国医学,加以重视、认真整理、努力挖掘和提高!

谨言慎行,兼容并蓄,有容乃大。仓促成文,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