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郜永华:过年吃肉和双11,数据游戏的大生意

 郜永华 2020-10-21
电商曾经是我的职业准确来说是我吃饭的家伙,只因那年环境不同,电商成了被热捧的玩意。我所在的城市本身就是买货卖货,生意人热衷于把东西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只要一提到互联网,人们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你能帮我卖货吗?能买多少货?利润怎么样?于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我歪打正着的进入了电商行业,从最初的不熟悉到最后走上运营总岗位。这职业让我吃了差不多8年左右,如果加上我之前虽不在电商一线但做的事情还属于电商这个行业的话。

后来随着职位越来越高年纪越来越大,我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转换职业跑道,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我有个同事也曾经跟我说过,她说自己再也不想碰电商这个行业了,看到都有想要吐的感觉,如果说还在这个行业混,那也是逼不得已,终于,在疫情期间,她所在的公司结业了,至于后来从事了什么样的工作,我也不太好意思开口询问,本来就不愿意提及也不喜欢的行业,自己心生讨厌想要离开,如果离开有了新的行业还好,如果运气不好转型不是很成功,还在电商行业混,那么你要问起来,总会令人不爽,就像你太愿意提及的事情,别人还很热心的在为你好为你操心,对于你来说就只能叫窝心了。不会,不了解和不被理解总是和职业转型如影相随。甚至就是你真的有了机会,你可能也会怀疑,我真的能搞定这个行业吗?能平稳过度吗?我想这是所有职业人在转换职业跑道赛道过程中不断问及自己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当你真正开始一份新职业并逐步稳定的时候,再回望过去,乃至曾经耕耘过的行业,你就会将此前的观点,重新思考并希望阐述的更为明白。

我此前在公众号上写过很多次双11,我说未来双11的氛围将会越来越淡。我写下的这句话很多读者不曾注意过,因为你是局中人。凡是局中人就只有一个想法,管它未来淡不淡,自己的事情先做好,不然没法交差。于是,你会发现双11的准备该做还得做,乃至于每一场电商活动都不能缺席,最好的情况是成TOP,实现不断返场,带来数据上的爽,至于双11乃至电商平台的其它活动未来会怎样氛围会如何那是平台的事情,跟商家没关系,反正没有双11,还会有双12、双13,双14......,总之,中国商业的造节能力,可以说张口休来,就看头开的好不好?头开的好,活动就从一个平台蔓延到另一个平台直至整个电商圈。
双11的氛围本来也是越来越淡了,这一点你也别骗自己,你就问问自己和身边的人,在双11的消费情况就知道了,尽管平台的数据大盘年年都在往上走,但这真不能代表双11在被热捧和热追。就像文章的标题——过年吃肉和双11。
小时候家里穷,尤其是乡下普通人家,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割点肉吃点肉,于是,就特别期望着过年,过年不但有肉吃还有压岁钱,虽然也只是一块两块的,但在当时那也是一笔巨款啊。继续说肉的事情,那年代因为普遍不发达,能吃上肉就不错了,于是,大家都想着过年,后来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吃肉开始变得勤快一点了,于是,对肉的热爱和追求就没那么强烈了,反正随时都能吃到肉也吃得起肉。再后来,大家会发现,社会上又开始流行素食餐厅,价格不菲的同时,还是有钱有闲人的游戏,比如把一帮企业家拉到山里或者谈好合作的寺庙里,弘扬佛法的时候顺便还能减肥,这都是一门大生意。

双11早年的时候,正对应了那样一个时代,没有巨头和缺乏巨头的时候,人们又缺乏一个折扣力度强烈的线上节日,于是,淘宝自我革命,在自我革命的同时又引领了潮流,再后来的平台们都觉得,这么大的流量这么疯狂的节日,你要不趁着机会薅把羊毛,你都会怀疑自己是傻子,于是铺天盖地的双11宣传,各种预售预热、盖楼、活动、收藏、赛马、返场,总之,能想到的能有的,都统统被纳入到线上了。
平台先是比时间点上破亿数,先是过亿,后是十亿,后是百亿,媒体们反正热衷于这些数据,数据是媒体的话题点和引爆点,没有数据支撑就意味着没有话题,不但平台比,就是大类目大TOP也在比,比着过瘾,既比出了差距也比了牛逼,至少蹭热点蹭头条的机会多的是,不过无论怎么说,牛逼的就那么几家,被关注的也就那么几家,如果你不曾设置首席忽悠官(至少老板得会画饼会讲媒体喜欢听的故事),你还真不一定能引起媒体们的报到兴趣和热情。然后我们也看到了,平台的GMV年年都在上涨,但人们的热情却总也回不到过去,那种彻夜消费的概念,至少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如此。而且你会发现,双11的时间周期是越延越长,预热周期也是越来越早了,从平台的角度也无非就是为了让数据更加好看一些显得更加刺激一点,至于数据背后的逻辑,玩过商业有过总体商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人看一眼都懂。

今年的双11预热来的不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它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只是停靠在电商平台的2路汽车依旧如昔,平台还得继续跑数据,数据越大越好看,媒体需要,股评家需要,资本市场也需要。

  

设想一下,今年的双11会不会房子就是个主题,毕竟这玩意客单价高,多卖几十上百套北上广深的房子,而且第一个吃螃蟹的平台,相信其它平台即便搭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也未必能看得到你的车尾灯......如果还嫌不过瘾不刺激,直接上埃隆·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毕竟那玩意,地球已经容不下了,直接成了开往火星的专列,至于讲到的直播卖货,这根本不用去讨论,我相信它的景象一定是,商家有没有赚到钱不知道,直播带货的主播和众多的MCN机构肯定能赚到钱,毕竟平台要靠它来拿话题,谁的网红多知名度高,再加上带货流量推一把,话题就自然来了,至于网红的邀约,也一定是遵循,先比数量再比质量,数量质量没有的时候,那也得找个相对靠谱的交易数据,给直播和网红经济顺带着浇点油。传统电商都不够分的时候,又杀入一个拼多多,这江湖杀的有点意思,只是,消费者还是一样,反正肉经常能吃到,也不急于这一时,如果是真便宜了,为数据漂亮贡献一把,也不吃亏,毕竟是赚了,就怕买到一堆几年都不会用到的东西,那就是真拿钱买垃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