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珍宝《伯远帖》,乾隆皇帝极为珍视,晋代书法极宝贵的原件

 晓明国学 2020-10-21

【《伯远帖》】

晋/王珣(350-401A.D.)/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晋代书法继承汉魏,名家辈出。不但诸体皆备,而且自得新裁,可以说是书法史上盛况空前的时代。其中以王羲之、王献之等一门书法艺术成就最著,影响最大,为后世所宗法。但二王手书墨迹真本,世早失传。存世所谓二王书均系唐宋人摹本。惟一属二王系统书法真本的只有王珣所书的《伯远帖》,所以历来都当作稀世之珍。

  

王珣,王羲之从侄。幼从家学,饶有书名。

《伯远帖》是王询写的一封书信。五行共四十七字。其文云:“珀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嬴患,志在优游。始获此书,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此帖笔法削劲挺拔,锋棱毕现,结体严谨,笔画疏密有致,书势略微向左方倾侧,险峻而端肃,可以看出晋人书法的风度神韵,是研究晋代书法极可宝贵的墨迹原件。

  

此帖曾经北宋内府收藏,著录于《宣和书谱》。明、清又经董其昌等人递藏,《书画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有著录。乾隆年间入内府,乾隆皇帝弘历极为珍视,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专门为此三件墨宝设三希堂,常常赏玩其中。清亡后由溥仪携出故宫,复流落民间,1949年后,此帖与《中秋帖》流落香港。1951年底,国家以重金将两件国宝收购回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