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这人,到底讲不讲义气啊?”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被“义气”这两个字绑架了。 有的人自认为很讲义气,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把他当哥们儿,掏心掏肺对他,怎么他一点义气不讲? 张三和李四是关系很好的同事,好到差不多能称兄道弟。出门喝酒办事,提到对方都可以说,这是我小兄弟,找他办事,一句话而已,巴拉巴拉。张三理所当然,以为自己是李四的N拜之交好兄弟,当然要为了好兄弟的事情讲义气。 某次某个项目出了问题。一层层追究下来,前后经手人分别是李四和王五。在责任划分的事情上,两人起了矛盾。李四认为自己已经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把每一步工作做到位了,是王五疏忽大意。王五则认为是李四交接工作时一笔带过,没有把该解释的细节解释清楚,导致自己产生误会,才会出现后面的问题。 这时双方各自拿出了一堆证据支持自己。各有各的一点点道理,一时难以判断,到底要由谁来承担责任。 这件事情,本来和张三没有任何关系。具体的事情,他也不了解。但在公司里,人人都知道他们俩是好兄弟。此时兄弟有难,自己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张三为了“义气”,跳出来指责王五:“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李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事情一条条列出来,都是交接好签好字的,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就别签字啊。”王五反驳:“我要是知道有问题,当然不会签字。问题是我怎么知道有问题。这个问题是他分内要管的,他不讲我怎么知道?” 张三不认可:“王五老师,你是老行家了,这种事情怎么会看不出来呢?”王五一下子顿了几秒,反问道:“这个项目,好像和你没关系吧?难道你中间也参与了?”问得张三哑口无言。 处理结果很快出来,李四承担主要责任,王五承担次要责任。张三过来找李四,想安慰他一下。没想到李四看到张三就没好气:“你也太多管闲事了。我又没请你出来说话。现在不但受了处罚,还有人说我在公司里搞小团体。” …… 张三不但语塞,而且心塞:自己讲“义气”,反倒错了吗? 先搞清楚什么叫义气。义气的前提是“义”,公正和正义。有了正义,才能有“义气”这种刚正的气概。对照这个前提,再去想一想,那些要求你“义气”的情形,有哪一次,是和正义有关的?有多少次,还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 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真义气”情形。其实广东方言里,“捱义气”开头的那个“捱”字,真的是很准确了。讲“义气”不好受,要吃苦,要忍耐,要捱。如果是为了正义之事,倒还是捱得,心甘情愿认账。但如果是为了一团谁也讲不清楚的乱麻,还值得捱吗? 何况,大部分的工作场合,就只是工作而已,流程清楚,规章分明,哪里来的义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