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芳:话说中国水下考古(上)

 RK588 2020-10-22

我国大部分考古项目是在陆地上室外进行发掘的。但考古的区域不只限定在陆地上,还有在水下进行的考古工作。

水下考古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

西樵山洞穴潜水之测绘 (视频提供:李岩)

起源

被“逼”出来的水下考古

最开始,中国南海的中国瓷器被寻宝者肆意打捞。中国没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缺乏进行专业的水下考古调查的能力。

1985年初,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海海域打捞了一艘古沉船,船上满载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

哈彻将这些青花瓷委托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拍卖行。那次专场拍卖,共计出现15万件瓷器、125块金锭。

                                             

哈彻在拍卖间的合影(图片源于网络)

国家文物局得到中国瓷器将被拍卖的消息时,曾经试图阻止,惜未成功。

当时中国故宫博物院派了两位专家,一位是冯先铭,一位是耿宝昌,带了3万美元去参加拍卖。然而几天拍卖下来,他们连举牌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看上的瓷器起拍价都超过了3万美元。

沮丧地回国后,他们写了一个报告,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下决心要开展水下考古。

中国第一份水下考古专业杂志《水下考古通论》第一期封面 (供图:李岩)

在中国决定开始发展水下考古事业时,在水下静静待了八百多年的“南海Ⅰ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987年,英国一家打捞公司通过阿姆斯特丹一家海事博物馆的资料,发现有一条叫莱茵堡号的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就沉没在广东的阳江海域。

于是和中国政府合作打捞,最后发现的沉船是中国的“南海Ⅰ号”。

“南海Ⅰ号”上的瓷器(图片源于网络)

从“南海Ⅰ号”被发现以来,英国、法国、澳洲等国家曾先后提出合作打捞,但条件是瓜分所捞文物,他们的提议被政府断然拒绝。

由于中国当时的资金、技术原因没有打捞,被搁置起来。同时,国家博物馆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开始发展中国的水下考古。

因为要潜水员去学考古要花4年时间,而考古人员学潜水只需要花半年。于是就让年轻的考古队员去学潜水,慢慢组建起中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

水下考古工作者发掘中(图片源于网络)

1989年俞伟超(左,中国水下考古学科奠基人)、张威(右,时任中国水下研究中心主任)在南海Ⅰ号水下调查工作船上  (供图:李岩)

水下考古的发展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因为没有,我们没有能力看护好属于自己国家的东西,其他的盗掘者可以肆无忌惮来收刮财富,进行破坏。

当发展起来后,我们才能对自己的东西了然于心,有能力对其进行调查、发掘和保护。

有了水下考古,更多沉睡在水下的故事才慢慢被世人所知。

水下考古队发现的海捞瓷(图片源于网络)

致远舰出水瓷器(供图:李岩)


和田野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工作者面对的环境更加艰辛,危险性更高,技术要求也更高。

一个考古工作者,至少需要考11个关于潜水方面的证书,才能拥有水下考古的工作资质。

发生沉船的位置一般水下条件比较恶劣,这加大了水下考古的工作难度。

水下考古队员面对的挑战

01
PART ONE

光的影响

水下考古队员在水下作业时,会因为光线、能见度减低而产生暗适应。暗适应就是我们晚上看东西的感觉。

因为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水中,我们所看见的东西会有色差,跟我们在陆地上看到的效果不一样。

因为光的折射作用,潜水员戴上面罩,在水中看到的东西会变大、变形,对观察和判别微小物体的能力会大大降低。

在水下拍照时,因为色差,拍出来的照片会失真,影响我们观察遗物在水下的真实状态。环境昏暗,也不利于水下工作的进行。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会进行人工补光。

水下拍出的图片,上为原图,下为后期修图(图片源于网络)

02
PART TWO

压力变化的影响

当我们在高山上、坐火车、飞机时,有时会感觉到耳朵不舒服,这都是因为压力变化引起的。

水越深,压力越大。10米处最容易引起呼吸系统、耳朵、鼻孔、面部、牙齿等的压伤。

“我棒棒嗒,还经过培训了,有科学的态度,潜水不用怕。”这是哪位水下考古的前辈?答案在本期找。

随着深度的增加,潜水员所用气体中的氮、氧随着分压的提高还会对潜水员造成有毒伤害。面对这些问题,通常要控制上浮速度,送入减压舱治疗。

潜水深度越深,潜水员会面对氧中毒和氮麻醉的威胁,会反应迟钝、思维混乱。

03
PART THREE

水流动的影响

在进行水下考古时,很多情况都不如陆地上那么理想。由于水会把颗粒物搅动起来,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能见度会很低

“經遠”舰名字牌(图片源于网络)

沉船(图片源于网络)

04
PART FORE

温度和声音的影响

水温过低时,会导致人的体温迅速下降。

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下的传播速度是有差别的,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空气中的四倍,超出人体的适应范围,潜水员很难辨别声源。

05
PART FIVE

有毒、有害生物的物体的影响

会给潜水员带来伤害的有毒、有害生物概括起来有四种:一类是鲨鱼等凶猛并有利齿的;一类是有毒的,它们往往有漂亮的外表,如蓝圈章鱼、海蛇;一类是有刺的,如石鱼、海胆;还有一类是会蜇伤人的,如水母。有些珊瑚也会蜇伤人。

水下考古队员不仅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更要面对心理方面的挑战。在陆地上轻轻松松完成的工作,在水下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

西沙群岛水下考古(供图:李岩)

水下考古工作者在水下作业时,环境是昏暗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呼吸声,面对的是未知。水下考古工作者不仅有着高超的技术,更有一颗强大的心。

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供图:李岩)

在进行水下工作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为了安全起见,会规定潜水员下水的时间,分批下水。

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进行水下发掘的时间十分有限。水下考古项目一般进行的时间非常长,达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崔勇先生漫画作者:马翠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